粉红木桶(果园杂记,2018年6月29日)

中午已经习惯到无花果树下瞧瞧,看看啊有中意的果子,摸摸有一个不怎么熟透,勉强能吃吃,管它呢,吃吧,还好,微甜,嚼着舒服。

望望树上,结满了青果子,烈日照射几天,果子马上成熟,到时才不像今天那样盘算着该吃哪颗~还担心没有熟透。我暗笑自己,像不像那只鸟儿,整天观察着果树的长势?

详细品读费姐姐写的“箍桶匠”那文,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偏爱旧货,喜欢老底子的“小家什”,觉得那些东西特别环保,也佩服那些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老匠人,在塑料替代木头的潮流趋势下,依然坚挺着,默默坚守传统手艺,凸显着万人敬仰的工匠精神。

说到箍桶匠,我在前几年有一段寻访箍桶匠的经历。想不到金家坝杨文头隐藏着这么一位高人,谢谢费姐姐的独家采访,这也是传播乡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的一种方式,让我们这代人重温过去的生活场景,倍感亲切。

我有个红木桶,小时候总不待见它,嫌颜色是粉红的,最土气的那种粉红。后来等我们姐妹俩大了,娘也知道我们是不喜欢这只红桶的,但无法改装成脚桶之类的其它桶,可看看木质特别板扎实货,没有一处虫蛀,工艺也好,祖上留下来的东西已经少的可怜,再丢于心不忍,于是父母一再游说着,说了一大堆的理由,我是不记得内容了,还说可以放在地下室啊,又不占地方的,反正就是要我必须接纳。

图片发自App

我么,好笑,不顾父母的一点小心意,推三阻四拒绝着这只木桶,后来是在我不晓得的情况下,先生出于尊重,也拗不过俩老,只得勉为其难地收了。

过了几年,我整理地下室里的东西,才从旮旯里发现,原来红桶还是在我手上,一阵心酸,泪如雨下,知我疼我的父母已驾鹤西去,看看桶盖的花纹依旧美丽,再看看桶身,还好,只是箍紧桶身的铁圈锈了,不能固定,木片当然散架啦,看看木料相当好,扔掉实在可惜。

图片发自App

铁圈锈了,得换啊,找箍桶匠!可到哪里去找呢?现在濒临失传。

突然在一个千年古镇~铜锣,我偶然发现了箍桶匠,欣喜如狂。

图片发自App

我再次来到铜锣,带了红桶,拿给徐师傅修理。

坐等,看师傅换铁圈也是蛮有意思的。桶身有十几块弧形木片组成,故必须按照原来的排列,不然不能合成圆形桶身,徐师傅有如小孩般专心致志地搭积木,几次功亏一篑,但他很耐心,毫不气垒,约摸花了个把小时,终于奇迹般地恢复原样。

不过略有遗憾是如今没有铁圈了(铁匠铺也难觅),他给我换成仿制圈(一个铁灰色的塑料圈),我本想把丢弃的铁圈拿回来的,被先生说,要来干嘛?!

是啊,要来干嘛?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只红桶放着也不派用场啊,还要这个铁圈做啥?可红桶毕竟是祖传的,还有父母的爱。想到父母,心里好痛,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修复过程中引来了好多老人的围观,他们很稀奇,好奇地问我,这个木桶质量好、工艺精、图案美,有什么用途?大家连叹老底子的东西就是好!说得我也顿觉珍贵,决定以后要好好珍惜它。但还是有点好笑,以前好的家什用品没有留下,而这只土气不堪的木桶竟然如此顽强地存留下来了。

我顿时想起这只红桶的种种好处,十多岁时我最喜欢坐在桶上,觉得特别舒服,在煤油灯下,母亲拿出八珍糕给我们兄妹仨,当夜宵,说着当天有趣的事情……

“三十块,”徐师傅声若洪钟,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啊?!”我疑惑,徐师傅以为我说贵,弱弱的还了一句“铁圈锈了,换了一个,不然二十块”,“啊?!真的太便宜了!”常被物欲横流浸淫,今如一股清新之风袭来。

身怀绝艺,依旧保持本性,平淡生活,这就是乡野匹夫的真性情。徐师傅是这样的,朱师傅也如斯。

向崇高的工匠精神致敬!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跟围观老人一样,稀奇这红桶叫什么?有何用途?时间不早了,先卖个关子,明朝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粉红木桶(果园杂记,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