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你是否准备好了?

----读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面对疫情,教育何为?》有感                     

         

   

                    (教师篇)

      一场突如其然的疫情,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使很多未使用过新的教学载体的老师,仓促上阵。笔者向来的观点是,在同样具有师爱的前提下,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如今去适应信息技术的需要,可以短时间内得以领会。而如果具有娴熟的现代化技术,却对所教学科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与自信,那么现代化技术并不能为教学插上翅膀,甚至是加重学生与教师的负担。所以信息化技术能否给教育带来更大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并不高估网课等现代的教育技术对学生的作用,笔者甚至认为,在原本比较长的这个学期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自学、锻炼等途径,在家更好的安顿自己,使未曾养成的自律习惯,在这个假期中好好实践一番。有过预习与思考的前提,我们教育者大可从容的去应对余下的教学时间。但笔者也不否认教育信息化是未来学校的一个趋势。首先,纵然教育需要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情感的链接,彼此的表情互递等,但是当一大批师德好,素养高,能力强的独立教师出现在网络时,对于专业素养不突出的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许还没有危及工作,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甚至还会出现,学生不愿听你课,情愿去网上购买好的课程这种现状。这更体现在初中与高中的学生身上,特别是高中生,他们更理性,有更清晰的判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毕竟扁平的课与丰盈的课,带给我们的收获与精神的滋养是不同的。再次,如果未来打破了教室的壁垒,以全市的学习中心为核心,学生通过政府购买提供给服务中心的优质课程来集体学习,学习中心不仅提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优质资源,而且配有师德好、懂心理学的导师,实施导师制,一位导师跟踪几位学生,作为成长导师。这样必然是需要身兼多能及专业性极强的教师。再次,如果未来的学校,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课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可能会出现趋之若鹜或门庭冷落的差别。再者,如果升学的压力有所改善,对未来的选择更趋多样化,那么选择有灵魂的课,有料、有趣、有精神的课,便是家长与学生的首选。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优胜劣汰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如果我们始终停留在不学习的状态,到时只能打无准备的打仗。所以首先要厚德才能载物,锤炼好自身的专业,既而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更好的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服务,才是不二选择。未来已来,我们必然要有所准备,才不会被教育现状、学生所“抛弃”。                         

                   

                    (家长篇)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与未来的教育,我们的家长又何为呢?

      首先:共同学习,尊重个性。不学习已跟不上时代节奏,更不能拥有很好的未来。面对这个特殊的假期,不妨与孩子一起好好的看几本书和电影,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做一个爱学习的榜样。如何强调读书带给孩子的力量,都不为过。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读。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特有的天赋、秉性,与其要求孩子一定要实现怎样的目标,或者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不如发挥孩子的自身特点,在维持原有现状有所提升之下,能够更好的兼顾他的兴趣,使他能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中学习。而兴趣的迁移,也往往能够促发学习的提升。

      其次,共同探讨,反思生命。面对灾难,人性尽显,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有些是完全相左的。总有错、总有对,还有些无关紧要的,与孩子分析、判断。面对这些信息时,如何通过合理推断,来理性分析,厘清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的民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漠视动物的民族,面对严峻现实,我们必须得重新审视人的生命,以及如何与动物和平相处的问题。每年都有花季少年,因与父母的学业之争、专业之争,而离开人世。孩子不能只活在父母所希望主宰的世界中,他们有更好的选择未来的权利。生命是如此之重,又是如此脆弱,珍惜孩子生命,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遵循孩子的发展现状,活出他们的生命状态。父母只是做那根放风筝的线而已。必要时拉一下,为了更好的上扬。更多的时候,只是守望成长。

      再次,共同锻炼,齐头并进。与孩子共同锻炼,明确好的体魄是一切生活的源头与基石。这是外在的层面。而内在的是,希望孩子能够理解,人除了健康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责任与担当。此次疫情,多少医务人员,面对生死未卜的现状,依然义无反顾。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就是拼命硬干的人,无问生死,坚定前行。这份责任与担当,是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孩子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他的暂时落后,其实也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积蓄一种能量。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爆发出来。

      最后,共同悦纳,和谐共生。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部分已是“敌对”状态,源自诸多因素,矛盾冲突激烈。问题缘由,应该双方都存在可改进的地方。能否与孩子和平相处,在于是用一双欣赏与期待的眼光,还是用批评、指责应对。悦纳孩子的缺点,提醒并鼓励他,慢慢地会改进,反之,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只有孩子愿意接受,他才会得以改正。悦纳孩子,也是真正的悦纳自己。不仅要悦纳人,同样也要悦纳自然。给孩子传达人只有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才会真正的享有现世安稳的生活。面对疫情,正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其实未来何尝不是如此,自然所面临的考验,都是人类给予的。正如自然说:我可以不需要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我。

      面对疫情与未来,教育一定要有所作为,但这未必是急着把课堂的知识,隔着屏幕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而是静下来、慢下来,学习、思考、探讨如何适应,如何去改进,我们才可以变得更好,未来才真正可期。


徐建利:浙江省特级教师,桐乡六中集团实验中学,全国“最美女教师“”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已来,你是否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