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品类定位语
品类定位语,就是用一句话交代品牌到底是卖什么的,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有个类别的归属。
比如必胜客的品类是比萨,而它的品类定位语则是“pizza and more”,而同样作为比萨品类,乐凯撒的品类定位语则是——“榴莲比萨创造者”、比格披萨的品类定位语则是——“自助比萨”,而上海的比萨品牌百特喜则号称——“鹅肝比萨”。
看一个餐厅有没有基本的品牌意识,就看它的品牌有没有撰写清晰的品类定位语。那如何写一句足够清晰的品类定位语呢?我们先看一下行业里的前辈是如何做的。
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在免费替你趟雷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学习,无非是自上而下的理论学习(读书、听课等),或者是自下而上的案例学习(观摩、采访);不知道品类定位语怎么写,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些知名的品牌都是怎么写的,分析它们现在的表现,就知道哪些是雷区,哪些是蜜罐。那些走在前面的品牌,都已经免费为我们趟过雷了。
皇茶——芝士冷泡茶首创品牌;(皇茶就是现在的喜茶)
乐凯撒——榴莲比萨创造者
一茶一坐——台湾特色茶餐厅
火炉火——炭火烤肉酒家
雕爷牛腩——轻奢餐·融合菜
粥星星——香港靓粥专门店
董鲜生——海胆水饺、包不住的鲜美!
深绿——品质抹茶
……
看了这么多品类定位语,大家会觉得品类定位语一点都不难,不就是把店里都卖什么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么?
这个连一个不知名的苍蝇小店都懂得做。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大牌的品类定位语都很简单?
有一些老品牌本身知名度很高,其品类定位非常清晰,而且他们也已牢牢占据了这个赛道,所以,品类定位语反而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操作和深钻的必要。
比如,上海新疆菜大众点评热门榜第一名:耶里夏丽,因为自己是一家知名老店,已成为了上海新疆菜的代表,所以它的品类定位语,只需要简单地告诉门口路过的生客“我是卖什么的”即可,其品类定位语非常简单——耶里夏丽·新疆餐厅。
这个品类有个新晋品牌,非常有趣,他为了降低顾客认知品牌的成本,干脆在起名的时候,直接把品类名塞进品牌名,这家餐厅就是“那时新疆”。
那时新疆也是上海新疆菜热门榜的top5,这个品牌直接把菜系和文化发源地起到名字里了,直勾勾地告诉顾客,我们是做新疆菜的。但是作为新疆菜这个品类的后进入者,一定要和品类老大有些概念的区分。 因此,他们也花了些心思,和耶里夏丽进行差异化。他们与耶里夏丽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对于品牌文化的塑造会主打西域古国概念——每一个店名的后缀,都是一个西域古国的名称:比如那时新疆·精绝,那时新疆·高昌,那时新疆·乌孙。(精绝、高昌、乌孙都是西域古国名),餐厅门口展示烤串的明档侧边,常挂一个布帘,上书——西域集市,以此强化西域的文化属性。
当你是一个品类概念里的绝对龙头时,你可以简单地处理一下自己的品类,比如耶里夏丽-新疆餐厅,又比如西贝-莜面村,乐凯撒-榴莲比萨;
如果你的品牌足够强势,全国知名,你根本不需要品类定位语,消费者已经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了、也对你的产品有比较多的了解——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全球知名的大牌都没有品类定位语。
所以,品类定位语这句话,本身并不是必须的。但是,自己做的什么品类却一定必然要定位的,而且也一定要能够把这个认知传递给消费者——肯德基的英文全名是Kentucky Fried Chicken,翻译过来就是肯塔基州炸鸡,你一看就知道他卖的是什么,这个天津包子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有非常清晰的品类告知。即便是在今天,大家也知道麦当劳的汉堡比肯德基专业,而麦当劳的炸鸡怎么也卖不过KFC。虽然大家已经不用在门头等位置直勾勾地表达自己的品类定位,但是这个认知却已经牢牢印刻在消费者的心中。
哦,对了,别忘了,星巴克早期的logo里也有coffee这个单词,一直到后面版本的logo里才被逐渐删除。
可能你并不需要一句话的品类定位语,但是,一个非常明确而清晰的品类告知,在品牌创业初期则是必需品,失之则亡。
初级定位务实,高级定位务虚
总结一下:
所有的品牌
在创建初期,一定要有清晰的品类告知——即品类定位语;
一些大品牌好像没有品类定位语,但是你回头看它发展的历史,初创的时候,多半是靠着某个新兴品类的发展而乘风直上。比如特种咖啡之于星巴克、比如炸鸡之于KFC、比如汉堡之于麦当劳、比如比萨之于必胜客。
品类不一定真的是产品的集合或者产品的类别,有的时候,某一个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品类。7-11便利店的品类不是所谓的零售,它们的核心是“便利”,所以它们可以在店里卖简餐,简餐满足了便利的需求。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7-11还是日本的少有的持有银行牌照的公司,它们可以在一个零售的场所为顾客提供存取款的便利,这难道不是“定位”?
定位的最高境界,不是在消费者目前的认知分类中切割一个更小的蛋糕出来。
别人做了奶盖,你就做芝士奶盖,后来者做芝士奶盖茶,再后续者继续细分做芝士奶盖水果茶,难不成接下来行业进入者的做芝士奶盖水果酵素茶?
这样细分下去,要么遇到虚假品类,要么切割品类过窄而无法产生消费者规模。这个时候,很可能就要跳出去,跳出目前消费者对品类的认识之外,重新审视消费者的需求。
定位的高级境界一定是务虚,而不是务实。不懂的话,好好再考量一下7-11为什么没有叫便餐+新零售,而定位于一个核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