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软件工程相关概念(下)

1、【试题分析: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动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
答案:C】

2、【试题分析:
CL0(未完成的):未执行或未达到CL1定义的所有目标。
CL1(已执行的):共性目标是过程将可标识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标识的输出工作产品,以实现支持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CL2(已管理的):共性目标集中于已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
CL3(已定义级的):共性目标集中于以定义过程的制度化。
CL4(定量管理的):共性目标集中于可定量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
CL5(优化的):使用量化(统计学)手段改变和优化过程域,以对付客户的要求的可持续改进计划中的过程域的功效。
答案:D】

3、【试题分析:软件质量特性如下表所示。


image.png

答案:A】

4、【试题分析:
1)更正性。由于系统测试不可能揭露系统存在的所有错误,因此在系统投入运行后的频繁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就有可能暴露出系统内隐藏的错误。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3)完善性维护。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要求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增加一些在软件需求规范书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以及对处理效率和编写程序的改进。
4)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工作不应总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提出要求后才进行,应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即选择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将要发生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护为未来的修改与调整奠定更好的基础。
答案:B】

5、【试题分析:软件的维护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
(2)适应性维护是指使应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3)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4)预防性维护是指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件、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功能,以使应用系统可以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答案:C】

6、【试题分析:随着开发过程的进展,如果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更,一些增量可能需要重新开发,由此产生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加甚至超出组织的能力。
答案:A】

7、【试题分析:CL1(已执行的)的共性目标是过程将可标识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标识的输出工作产品,以实现支持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答案:A】

8、【试题分析:辅助软件维护工具辅助维护人员对软件代码及其文档进行各种维护活动。软件维护工具主要有:版本控制工具、文档分析工具、开发信息库工具、逆向工程工具、再工程工具。
答案:B】

9、【试题分析:配置管理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配置管理的活动包括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库管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发布管理和交付。
风险管理是与配置管理并列的项目管理过程。
答案:B】

10、【试题分析:软件质量特性有六个: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其中可移植性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依存性、。而易理解性是易用性中的一种。
答案:D】

11、【试题分析: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征和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备的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同时,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答案:D】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软件工程相关概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