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不入流,但这不要紧

图片发自App

文/沉乔


1.

前几天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高晓松所写的文章。看了让我意犹未尽,所以打算写出这份心得体会。

他打小就住在清华校园里,周遭所住邻居也皆为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所以受到了极好的熏陶,也为后来有所成就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样的氛围,让他对家产生了自我独有的思考:

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之后举家出国,离开了原来的住所。出国后的晓松先生从事过编剧和开发,体验异国音乐艺术,也是旅游的骨灰级粉丝。

正是这些的经历让他了解到:国外大多数人士都是坚持无房主义。选择租房住。其中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恰好这种理念也是他一直所认可的。

在他的记忆里,他妈常教导他和他妹妹,也就是我们常爱说的那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也就有了之后他所说的:他妈一个人背包走世界流浪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他妹骑摩托车横跨非洲,他也周游各国体验风情。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图片发自App

2.

大多父母常教导子女说:“大学期间不许谈恋爱,现在好好学以后啥都会有,你实在要谈,得找个家庭条件好的,买得起房的。”

家庭条件好的,买得起房的。

于是乎这个条件无形的印在了你的脑海里,成为了你择偶时所要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

从所周知,现在大学生一部分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逃避不了要买房的事实。但除了某些家庭优渥的父母会拿出一笔钱帮孩子购买,其他的大部分人都得自己掏腰包,但很多时候连首付都是东拼西凑。也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一所房子就限制了你的行为和决定的现象。

因为得知道是没有几个女孩子赞同裸婚嫁给一个人,就算愿意,父母等很多人都会反对,这在无形中给双方的爱情施加压力。

其实都知道买房子真正的是为了购买心中的那份“安全感”罢了。

但真正的安全感岂是一所房子所能替代的,说到底是人的价值观使然,觉得结婚后自己没房子的肯定很差劲,很落后。

但要知道所有人的出生、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等迥然不同,何必去追求一模一样,而不专有自己的千篇一律。

图片发自App

3.

曾初入大学的我们,对校园内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常在脑海里幻想着自己的完美人设,但得早知道一切不会都如你所愿,但也不能不心怀希望和美好。

在北上广或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读书的同学定会有这样一个感悟:你的室友和身边的同学有一部分人总是光鲜亮丽。女生穿着Dior衣服踩着Gucci皮鞋,抹着YSL的唇膏,衣服鞋子都没穿过重复。男生开着豪车上下学,嗨翻各种局,女朋友换不停。当然这仅仅是部分人。

正是这样一些人的存在让一些家庭条件不佳的同学心里充满了嫉妒与自卑。他们部分人忘记自己内心最初的坚定梦想,一味的去巴结那些所谓的潮流前线,亦或是卯足了劲去赚钱买心里的那份安慰,更糟糕的是做了一些不法的事破坏自己的人生或生命。

但总有那种默默的存在。他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不忘初心,赢来了属于他们的始终。

图片发自App

4.

就像一些公众号写作者一样,一个热点一出,你当天所看到的信息全是那些热点内容点评。当然我尊重这种做法,毕竟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推销。

我所写都是我内心想要去表达的,尽管它不是所谓的头条、热点。想我所想,爱我所爱。

世界在变化,但仍要有所坚持,即使它是落后。我不入流,这真的不要紧。

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或许我不入流,但这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