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文明标准到底该怎么看

中华文明5000年,这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算起的。

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人是一位叫卫匡国的意大利传教士。他在清代顺治时期来到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比较深的研究,撰写了《中国新地图志》《中国上古历史》《鞑靼战纪》《汉语语法》等著作。在《中国上古历史》一书中,他提出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

但一直到清末,5000年说未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卫匡国只是提出了一个说法。真正将中华文明5000年的概念传播开来的是孙中山先生。

上世纪初,民国初建,需要确定纪元方式。当时的民国创立者们决定不再使用帝制年号,改用公历,与国际接轨,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这黄帝纪元是当时的《民报》根据古籍推算出来的数据。就是说,他们的5000年说只是与卫匡国的提法不谋而合,无其他联系。

从此以后,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成为国人的共识。

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特别是国外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为什么?因为在学术界,文明有个标准。某一段历史算不算是文明史,要看符不符合这个标准。关于这一点,在《中华文明时间到底是多长》一文中,已经做过论述,不再赘述。

这里我们单独讨论一下文明的标准问题。

判断文明的标准。

在西方,判断古文明的标准是三条:城市、文字、礼仪建筑。这个标准在全世界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和采用。

为什么是这三条标准呢?自有所谓的各种依据,这里不多说。比如,第一个标准——城市。在英文中,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有“城市化”“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

这样,是不是好理解一点?文字、礼仪建筑,都有类似的道理在里面。也就是说,他们在确定标准的过程中,总是脱离不了固有文化背景。这是正常的,也是无需褒贬的。

我们就不禁会问,这样的标准是不是适合东方,或者说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衡量文明不同于质量、长度,在全世界可以搞一个标准出来。文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特殊性。硬要套一个标准,就是东施效颦、削足适履,典型的教条主义。

2018年5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同时,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②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③中心性城市的出现;④大型建筑的修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认为,这些特征符合并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判断新的考古发现背后的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的一个标准。

就是说,中国的研究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独立的、符合中华文明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的文明判断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文明标准不是唯一的。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也不应该是唯一的。

个人认为,在学术界搞一个标准,以便于研究交流,是必需的,这个毋容质疑。

但抛开学术研究而论,我们不仅要问,人为地搞一个标准,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据此来判断一个社会进入文明妥当么?

这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文明像一条河


文明根本上是一个社会属性。文明怎么判断,不能单纯从考古或者史学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应该有社会学、人类学或者哲学角度的考量。

也就是说,从特定学术理论研究的语境中跳离出来看,文明不应该单单是一个史学概念,应该有更加普通或者通俗的标准。

那么,能不能有这么一个通俗标准?有的话又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离开本源看问题很难找到答案。

何为文明?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只要深究概念,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文明应该包括整个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换句话讲,历史开启之时,也就是人类文明发端之际。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启动了文明之旅,走在了脱离“野蛮”的路上。

人类的文明史就像一条河,自源点之后,浩浩荡荡从上古奔涌而来。人为选取一个断面作为文明的起点,难免有“抽刀断水”的嫌疑,是过于机械的,到底不如从源头算起更合理。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文明应该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因学术界的标准定义的文明,应该是一个狭义的文明;相对的,应该有一个广义的文明。

这应该是我们对待文明的基本态度。

文明的阶段划分

是不是说从人类发展史一开始就算作了文明社会?这样说也对,但又不完全对。文明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是客观实事,因此,文明是应该分阶段和高低的。

那么,文明怎样分阶段?

个人理解,可以将人类文明分为4个阶段,或者叫4种形态:低级文明、初级文明、中级文明和高级文明。每一个文明阶段(形态),都有其特定的标志。具体来讲,可以从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文化意识形态等几个层面来衡量。

第一,低级文明。

此阶段自人类历史发端开始算起,截至农牧业的普及或城市(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孕育萌芽阶段。主要特点和标志主要有:①火的使用和简单工具的制造与应用,这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为脱离“茹毛饮血”的野蛮生存状态提供了可能和条件;②形成了以血缘为主导的群体组织架构,规矩、伦理等原则正在形成,但阶级尚未出现;③能够制造和使用“衣服”,可以摆脱山洞、地穴、树居等居住方式,出现结构较为复杂的地上建筑;④有了特定涵义的符号,为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⑤有了对宇宙、天地自然现象的基本认识,形成了图腾、巫术和原始宗教等思想文化表达方式。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发端从哪里算起。从当前的考古研究来看,应当至少从205万年前的能人开始。换句话说,人类文明至少已演化250万年,及至目前,绝大部分是处于低级文明阶段。

第二,初级文明。

该阶段以农牧业普及和城市、文字的出现为标志。主要特点或标志主要有:①农业得到普及,以农牧渔等为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来源,手工业出现并趋于成熟;②出现了城市、国家,社会组织由“血缘”维系转变为“制度”维系;③发明了文字,人类文化和文明有了固定的载体,出现了法律、制度、规章等社会规范;④形成了阶级,实行世袭、专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对人本身和生命还缺乏足够的尊重。⑤注重与天地的沟通,信仰和宗教等意识形态文化出现并趋于成熟。

上述标志中最重要的为第①条:农业的普及。这标志着人类有条件实行定居生活,为城市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现在史学界所指的古文明起源,应该对应为初级文明的开端,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信史的起点。

第三,中级文明。

该阶段以发达的机器工业和民主、法治的实行为标志。特点主要有:①工业发达,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已经由改良作物、驯化牲畜、简单手工制造提级到依靠先进机器进行工业生产、创造新工具、制造新物品的阶段,完成了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能力的一次飞跃。②集团统治代替独裁和专制,民主和法治成为基本治理方式;③教育全民普及,科学思想在人类对天地的认识中成为主流,宗教不再对人的信仰和意识发生主导作用;④人人平等成为共识,人权观念得到普遍落实。

第四,高级文明。

该阶段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阶级消失为标志。特点主要有:①生产力高度发达,第一、二、三产业界限基本或者完全消失,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充分满足;②除个别行业外,人类已经脱离手工劳动,通过人力进行具体生产制造的活动消失,机器(智能机器);③战争成为历史,人类依靠武力进行“野蛮”征服和掠夺的行为消失;④阶级消失,身份区别主要体现为分工差异,人民自治成为进行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⑤社会制度、族群文化趋同。

因此,当前我们所处的是文明的第三阶段:中级文明。而且,这一阶段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总之,人类依然在进化,社会依然在进步,文明同样如此。做学术研究搞一个文明的标准极有必要。否则倒是分阶段更为妥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