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阴骘录》的作者叫袁了凡,这本书写于 400 年前中国的明朝时代,离现代并不太遥远。现在以《了凡四训》为题的这本书,在书店里也能买到了,我想有人也知道这个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学海。有一天,一位长着长须的老人来到少年学海的家,对学海说:「我是在云南专门研究《易经》的。」

这位老人说:「我奉天命来到这个地方,向袁学海少年传授我研究的《易经》的精髓。所以,我才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这里。」

这天,老人就住在学海家里。学海的父亲年轻时就过世了,少年学海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这天夜里,老人把学海的母亲叫到跟前,看着坐在一旁的学海,说起了少年学海未来的事。

「学海妈妈,将来你是想把这个孩子培养成医生吧。」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家从他祖父一代就是医生,英年早逝的孩子父亲也是医生,所以我打算让他将来也当个医生。」

「不!不!这孩子不会成为医生,他会参加科举考试,将来成为高级官员,出人头地。」

老人接着说这孩子哪一年会参加县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又会在哪一年参加府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在几年后,又参加道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

「最后,在录用官员的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为中央部门的官僚,后来又出任地方长官。会结婚,但很遗憾,没有孩子,天寿 53 岁。这就是这个孩子的命运。」

所谓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要经过县、府、道这几个阶段,最后,如果在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考试中合格,就可以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僚。这位老人对学海在各个阶段考试的结果都做了预测。

「一个古怪的老人说了些不可思议的话。」当晚听了老人的话,少年学海就这么想。

但是后来,学海的人生同老人预测的完全一样,哪一年参加哪种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位,最后出任地方长官。一切都不出老人所料。

学海顺利地当上了中央政府的官员,当时他还很年轻,不久他又去南京赴任,南京有一家出名的禅寺,叫栖霞寺,寺里有一位著名的法师叫云谷禅师。学海久闻其大名,到南京后不久,就拜访栖霞寺,请教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说:「欢迎,欢迎。」把学海长官接进寺院。「我们一起坐禅好吧」,于是两个人就一起打坐。学海坐禅十分到位,心境清澈纯粹,没有一丝一毫杂念妄想。看着年轻的学海坐禅的样子,云谷禅师既吃惊又佩服。

「真的很了不起!你曾在何处修行?你坐禅时如此沉静,一定经历过刻苦的修行。」

「不!我并没有特别的修行经验,禅师夸我没有杂念妄想,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于是,学海就谈起了少年时代遇到那位长须老人的故事。

「其实,我少年时,有位老人来访,面对母亲和我,就我的命运,他做了种种预测。后来我的人生果然一如老人所言,一步步走到今天。像老人预测的一样,我年轻做官,又赴任来到此地。虽然结了婚,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 53 岁时我就会死去。所以,今后要这样、要那样,想这么做、想那么做,这一类希望或野心,我早已放弃,我只想遵照命运的安排,淡淡地度过我的余生。你看我既无杂念又无妄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本来和颜悦色听学海讲话的云谷禅师,听到这里,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他严厉地斥责了学海:

「本来我以为你那么年轻,那么聪明,是一个开悟的贤人,不料你竟是个大笨蛋。确实,如那位老人所言,我们都背负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来到世上。但是,世上有完全顺从命运度过人生的傻瓜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世间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想好事、做好事,命运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变,想坏事、做坏事,命运就会向坏的方面转变。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报应法则。

「善因结善果,恶因生恶果。最初,我们每个人都根据命运的安排度人生,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遭遇事情的时候,想好事、做好事,人生就会朝好的方向行进,即命运好转。如果想坏事、干坏事,命运就会逆转,向坏的方向行进。这就是所谓人生。」

学海年轻当官,禀性正直。听了云谷禅师一番教诲,深受感动,离开寺院,回到家里,学海对夫人说:

「今天与禅师相会,学到了这么重要的道理。从今以后,我要尽可能去想好事、做好事。」

夫人也是既聪明又正直的人。对学海的话产生了共鸣:「如果你真的那样想,我就跟你一起干。今后每天每日,咱俩互相提醒,哪怕是小事,只要是好事,就一起想,一起干。」

《阴骘录》这本书到这里场景一变。

「儿子啊,你父亲的人生,就是刚才所讲的这么一个人生。有幸在禅寺拜见了禅师,听了他有关因果报应法则的教导后,我和你母亲商量好,不管事情大小,我们都要一起用心想好事,尽力做好事,并且持之以恒。

「这样做的结果,据说绝不可能出生的你出生了。说我 53 岁就要寿终正寝,但我今年已经快 70 了,还活得这么硬朗。」

了凡给儿子所讲的这一段故事,就是《阴骘录》这本书的概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