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适先生写给儿子的信是这样的: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于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加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更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是因我而来,你是因为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胡适先生的这封信中,我们看了他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灵魂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由的,我们爱孩子,但是我们绝不会以爱的名义去掌控孩子的人生,说的多好啊!写出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及父母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本质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主宰的,他们是独立的人,他们的个体权利应该受到父母的保护。
只要父母给孩子爱与自由,哪怕父母目不识丁,他的孩子都有可能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反过来,如果父母哪怕是博士后,如果他生命不觉醒,用控制来教育孩子,用控制欲来摧残孩子,那样孩子是很难成材的。
父母的职责就是爱孩子,怎样爱呢?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温暖的、自由的环境。至于孩子如何去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不要过多地干预。缺乏自由的爱是错误的溺爱。
现在家庭的冲突很多:有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无望、无能、无情、无奈、无措的人。一对父母哪怕事业再成功再好,只要教育孩子失败了,那么父母的人生是失败的。教育孩子的失败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一、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到底需要父母什么样的支持呢?
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
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的心理需求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动态过程。
家长要及时把握儿童心理需求,与孩子交心,仔细观察,及时满足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在让孩子身体茁壮成长的同时,让孩子的心理不断得到健全。
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支持、肯定、信任,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和尊重,孩子才更有力量做他自己!例如我最近学习的一篇课文《画杨桃》。课文是这样的: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的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嘲笑我说:“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火花画得像不像?”学什么回答说:“不像!”老师说:“他像什么?”学生们说:“像五角星!”老师的深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有几个学生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学生说:“不……像!”老师说:“那么,像什么呢?”学生们说:“像……五……五角星。”老师说:“好,下一个。”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的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我们看到画杨桃时,这位学生画的杨桃和所有学生画的杨桃都不一样!也不是我们平时看到杨桃的样子。许多学生都嘲笑我的时候,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他知道他画的是他看到的样子,但是他心理更需要权威的鼓励和支持,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老师没有做任何的评断而是直接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亲自体验坐在这个位置看到杨桃的样子,了解孩子为什么画成这个样子?当老师坐到我的座位上的时候,他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和孩子画出来的样子完全相同。老师又让嘲笑孩子的那些学生,坐到孩子的这个位置去看杨桃的样子。嘲笑别人的学生们也大吃一惊,看到的杨桃就像孩子画的五角星一样!有了老师的见证和嘲笑别人的孩子们亲眼所见,证实了孩子画的五角星就是他这个位置最正确的画法!这件事让孩子终生难忘!为什么这么小小的一件事会让孩子内心印象深刻呢?——孩子被老师认可、肯定,心理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对孩子成长过程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声音呀,这就是孩子需要的一种支持和肯定!是得到肯定和支持他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做事越来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讲到这儿的时候,我深深的被老师的做法感动了,从学生座位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学完这篇课文后,孩子们做什么事,我都会去想他做这件事,一定有他的理由,我要仔细的观察,认真的询问,学习换位思考,决不会凭我的判断和理解指责学生和评价学生。充分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去学习这位老师的做法呢?当我们的孩子,他的行为,他的做法和别的孩子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要不要问问孩子的想法?我们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走进孩子心理,支持孩子,肯定孩子!孩子也会不会对我们的做法感谢?孩子对我们会更加的尊重呢?哪来还会有叛逆?再看看当别的孩子嘲笑我们自己家的孩子,都认为我们家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我们家孩子的一边,去支持到我们的孩子。我相信孩子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会更加的自信,阳光。孩子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他都有自己的判断,都有自己的思考方法,更加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这样孩子就会成为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家长要求的样子!
请我们家长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允许,无条件的尊重,无条的接纳!
三、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有决策的权利和能力。父母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孩子才是决策自己事情的主人。举个例子:一位家长问孩子:“你不想学习长大了要干什么?”孩子想都没想随口说:“长大了要饭!”这个时候家长要怎么做:指责抱怨孩子?还是引导支持孩子呢?家长肯定得支持引导孩子啦,哪怎么做呢?首先要和孩子现在一条线上,支持孩子就是认为孩子说的是正确的。家长要说:“你说的很对,我也这么想,因为要饭不要学历,不需要学习,这倒是个好办法。哪我们现在要为你将来的事准备准备啦!”孩子也许会问:“要饭还需要准备?”我们就要这样说:“我们做什么都得先学习才行,要不到饭不得挨饿吗?”接下来就是引导,家长这样做才让孩子心服口服:“孩子你长大了要要饭,现在我们就得做准备,要饭的时候得穿的又破又烂又脏的衣服,我现在就把你的衣服弄成这样,好让你适应你以后的工作。你不能穿的这样干净体面,穿的这样干净没有人给你吃的。”我们可以立即为他准备这些。“还得留着又脏又长的头发”我们可以试着把他的头发弄脏弄乱。也许你这样做的时候,孩子要想改变长大了要饭的想法啦。我们就可以这样说:“看来要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什么都得学习,哪我们还不如学一点体面的本事,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一些。”这时候,孩子也许会改变原来的想法,而做出新的判断。我们就会有进一步的引导,那你再想想,你想干什么呢?不管他选什么,我们都会接受他、认可他、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有决策权,孩子有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权利。我们觉得对和不对不能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是要有引导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上。
所以我们要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承认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再看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让孩子看清事情的本质。他才有改变的想法和机会。
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自己有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她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且学会尊重别人,他有自由的空间,才更能自律自由的孩子,更自律,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有一位母亲看到上高中的儿子因为谈恋爱而心神不定的时候,非常替孩子着急。于是在儿子出门后,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儿子的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你会来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你,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事情,你不必管我,我能挺过去这一关!”这位母亲追悔莫及,感慨自己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不应该不尊重孩子。
这时候,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愤怒、无助、失望……孩子会有什么想法——我的父母太讨厌啦,他们不相信我,我对他们太失望啦,我被他们控制住啦,我没有自由……这时他有精力做他想做的事吗?他最想做的就是逃——逃离父母的控制、监视,逃离这个没有自由和信任的家。另外一个他最想做的就是和父母对着干,就是叛逆!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会好吗?他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吗?
孩子对父母非常的了解,孩子懂父母的心,他知道你对他的控制,他愿意让你控制吗?他非常的不愿意,所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反抗你!父母请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请尊重孩子让他心中的秘密,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孩子的成长就是为了和父母分离,而父母不放手,孩子的控制和监督让孩子心里有两种力量在拉扯:一种力量,就是我要长大,我要成为我自己的主人!另一种力量,孩子感觉到我是父母生养大的,我不能背叛父母,可是我不背叛父母,我也非常非常的难受!请父母们注意:孩子不是属于父母的某种东西,当父母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就会放弃扮演过来人的角色,让孩子自己选择。
一些爸爸妈妈跟我说:“我的孩子像很倔强、固执,我们对他都要小心翼翼,我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是不是一种叛逆?”
我想这是一种叛逆,是我们定义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叛逆。但这又不是叛逆。这是你们之间的交往出了问题,是我们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一种对立、敌对的状态。
你想,如果一个敌人给你东西,你是不是会抵抗?一个你不信任、不认同的人告诉你的信息,你是不是会怀疑一下?
所以,一个经常要控制你的人,你是肯定想逃离的。一个拼命想抓你的人,你也肯定要逃离。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前面逃,妈妈爸爸在后面追。爸爸妈妈说:“不准跑!”,然后孩子说:“你不追我就不跑!” 很有意思吧。
特别是在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会有这一幕:孩子在开小差,爸爸妈妈不允许,就很愤怒、大发雷霆。结果把孩子吓傻了,连3+6都不知道是多少。然后爸爸妈妈一看就更生气了。这就是这样一种对立的状态。
我们陪孩子做作业,在孩子身边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我们是一个监督者吗?一个管理者吗?还是一个挑剔的老师那样的角色?我们在孩子身边是什么角色,也就意味着在和孩子互动中是什么角色。
我们和孩子的交往方式优于教育。在对立或者敌对的关系中,我们是不可能有好的教育的,孩子是绝对不会听我们话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孩子听你话了,那就意味着他没有自己了。越是到青春期的孩子,越要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独立的认知。
所以,亲子之间的交流方式一旦对立,叛逆是一定会发生的。叛逆的孩子,跟家长一定是对立的关系的。
当我们跟孩子之间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亲子关系时,所有好的教育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用一生的力量说出这句话“我相信你,孩子!”
送给大家一句话父母们请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成长为他自己!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