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清晨》有感

    我在上海已经居住了八年有余,刚来上海的时候,觉得衡山路很美,常去梧桐树下走一走,觉得树叶的沙沙声很美;除此之外,我贪恋的便是分布城中的各色日式美食以及剧场内的弦乐声了。直到今天,这些爱好依然是凝固的。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它轻易的满足了我。

    上海的今天生气勃勃,霓虹闪耀,高架穿梭,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可是它的过去又如何呢?

    我读了吴越写的《上海清晨》,他通过丰富的史料告诉了我上海九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清晨是十分美好的,王维的《渭城曲》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很喜欢这样的句子,清晨的特点像这首诗句一般清爽,洁净。

    但是读完此书,我觉得清晨的特点不止于此。

    清晨代表孕育,在本书中,代表了上海大学的孕育,代表了进步青年新思想的滋生,似藤蔓一般生长迅速,不可扼制。

    清晨代表希望,预示着黑暗即将褪去,光明将要来临。

    清晨代表搏发。进步青年的生活是勤勉的,他们除了完成学习以外,还担负了传播进步思想,开展社会教育的工作。他们从清晨已经开始忙碌,有时到了深夜仍然没有安歇。

  简言之,清晨指的是新思想即将产生,新人将要出现;而新思想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实践,新人指年轻和奋发的共产党员。

    从1922年10月15号说起,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因管理混乱引发学潮,上海大学因为进步青年的坚持才得到孕育;以大学作为倚托,青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苏联建设经验,并立即实践,用于指导与工人阶级,农商阶级的团结,赢得了多条阵线。

    1924年10月10日,那是上海大学校史上特殊和沉重的一天。上海大学学生郭伯和、林钧、王秋心、黄仁、何秉彝等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在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宫举行的国民大会。但国民党右派把持会议并收买流氓,殴打了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进步学生。黄仁、郭伯和、林钧等受重伤送医救治。其中黄仁因伤重不治,于12日凌晨在宝隆医院去世,成为上海大学在“大革命”风潮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进步青年遭受了挫折,但绝没有消沉,而是迈出了更加坚定的前进步伐,形成了更加高昂的战斗姿态和逐渐成熟的战斗性格。那是上海进步青年最悲伤但也是最团结、最强大的时刻。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以日本内外棉纱厂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摩擦频频,直接导致了工人顾正红的被杀,间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两年之后,1927年5月3日,上海大学被国民党军警查封,从此大学教学,交流及活动陷入低谷。

    这5年时间,上海大学的进步青年用激情,勇气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奋斗者之歌,从未停歇过。

    当我停下回忆,停下心灵的激荡,想到自己也是一名入党十年的党员时,心中备受鼓舞。每个青年都应是追梦者,唯有奋斗的青春最为光辉。它是过去上海大学进步青年的墓志铭,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指向前路的明灯。让我们薪火相传,将为民谋福祉的事业进行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上海清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