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焦虑,它会让你知道如何做

前天我去见了一位我很佩服的朋友,原本是我的同事,共事几年,如果一直在公司做下去,升职加薪是必然的事。

在所有人都看好她时,她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辞职考研。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她如愿考进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交流中,她没有达成心愿的满足,反而有一种焦虑:担心不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担心自己的求学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担心毕业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原来我所羡慕的人也会焦虑。


“如果生活给你一重拳,先别急着焦虑;也许拳头打开,是满手的糖果呢?”

这句话来自塔玛•琼斯基的《内在成长:心智成熟的四个思维习惯》一书。

当我们面对焦虑时,有多少时刻能够冷静下来,去客观看待这件事物呢?

想到年初我定下的写作的这件事,如果不去做,我也不知道能坚持这么久。

写作前我一直很焦虑,可生活习惯却又不受控制地喜欢逛淘宝,刷抖音,可短暂的逃避性快乐之后,又陷入空虚和焦虑。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人生会废了。

于是想到了写作这回事,通过他人的评价,写作是件能认识自己,并认识世界的一件事,那时就决定开始写作吧。

可对于长期散惯的人,如果要坚持下来一件事,其实还是蛮难的。想到以后我可能要坚持几十年,头皮都发麻,也怕到时完成不了,给自己打了重重的一巴掌。

最终迫切希望改变的我决定先行动起来,担心不能坚持,那就找些关于坚持的书籍或案例来看,给自己制定一个能较轻松完成的小目标。

当每天的小目标能够完成后,自信心就提高了,随即更有动力去完成。不知不觉5个月的时间我竟然写了115篇文章,读了32本书。

这很像《内在成长》中提到的“内观思维,修炼自身”。

焦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不确定性,外界的那个环境始终是存在的。

有时碰到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劣势环境中,先不要忙于去抗争,而是分析这个环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通过怎样的改变才能让劣势转化为优势,或者减少负面效果。

“为避免不经意地让自己因为预期不符现实而陷入严重的失望,你必须学着去找出能动的部分:你自己。与其和现实争辩,不如有点弹性,改变你的期望。”

这并不是让我们无条件的退缩,而是要找到掂掂脚就能够到的目标,与其一步到位,倒不如循序渐进。


焦虑是情绪的一种,有时我们的焦虑来得莫名其妙,因此要学会“深度思考,了解本质”。

曾看过一个段子,有一对夫妻,妻子总觉得丈夫不够爱他,早上出门不再吻别,聊天时漫不经心,晚上睡觉也不再拥抱她,妻子因此一直处在焦虑中,可丈夫的脑中就一个画面“国足竟然又输了。”

如果妻子能将想法跟丈夫做个沟通,而不是自己瞎想,也就不会浪费那么几天的精力和情绪了。

焦虑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比如跟别人比较,不自信,没有达到预期等,因此对每个焦虑产生的原因要“理性分析,从容应对”。

别人比我好,如果是物质上的,那就自己尽力去提升收入,购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别人的面包也许在你口中并不可口。如果是能力上的,那就多观察观察别人的优点,如果能学到一二,自己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不自信的来源往往是只关注自己的缺点,总是拿自己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比,因此对自己更客观看待,相信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保持几个无足轻重的小缺点倒也不失可爱。

没有达到预期,就想想是否目标过高。王健林的“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可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但赚个几万,几十万还是可以的。有时我们也需要与自己和解,生活已如此艰难,何必这么为难自己呢?

自己内在的焦虑可以由自己控制,可外在焦虑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要有同理心,学会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戒除焦虑意味着我们要去期待会出现这些感受,并接受它们。另外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戒除焦虑,不是要你马上阻止以每小时百公里速度朝你飞奔过来的感觉,而是要改变你和这些想法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你不需要受制于它们。它们只是一个你心里涌现的想法,你可以摆脱它们。我们有选择,可以不用跳进去一起搅和,被它们牵着鼻子绕远路。我们可以让它们就这样子过去。”

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碰到它时就缴械投降,破罐破摔,其实它一直在我们身边,当学会与它做朋友时,那时我们就真长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焦虑,它会让你知道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