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流光脉脉,一晃眼跟随雨鑫老师学习视觉笔记已近尾声,真是相逢太短,聚散匆匆。一路跟随,我也从最初对视觉笔记的懵懂不解,到现在的略微窥得门路,不得不说是有些长进的。
我们的共同体
感谢雨鑫老师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并以卓越的思维敏捷将视觉笔记的知识条理化、形象化,系统化,这其中闪烁着的是思维的结晶和升华。
雨鑫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提炼、升华,凝练成一个思维体系,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以理论先导训练为辅,逐步渗透步步深入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家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这样的教学方式给我以极大的启发。
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所教的语文学科,已经在课程标准中有了明确的教学体系,知识点、能力线、阅读面、低中高段的要求和承接,需要我们系统化的整理归类,然后提炼显现,精讲精练,让学生能消化吸收并学以致用,达到熟能生巧。
好的老师是前进的向导和指明灯,优秀的伙伴是陪同和相互激励学习的同行者,我们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动交流,相互赋能,共同提升。也要感谢我的伙伴们,在我思维停滞时给我以启发,在我偷懒懈怠时给我以督促,在我迷惘混沌时给我以指点,让我不断地从大家的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携手一起前行。
视觉笔记的课程小回顾
第一课 视觉罗盘 极简视觉元素
雨鑫老师的开课别出心裁,从全国美食入手不但了解了各个地方的学员,也激发了大家的兴致,讨论区中一片盎然,大家都说得津津乐道,勾起馋虫。
随后以三问开启了视觉笔记之旅:why——为什么我们要运用视觉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记录?
what——视觉笔记究竟是什么?
how——我们要怎么样来做时间视觉笔记?
由于我们75%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取,对于图形化的文字提取信息更加直接,那么图文结合的视觉笔记就是通过结构化和可视化,令学习者耳目一新,觉得清晰明了、有趣好记,乐记而善于记录。
视觉笔记不仅是画画图记下一段文字,最重要是思维在其中的运行、提取、总结、升华最终显现。视觉笔记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在调动了左右脑协作的同时,在笔记中呈现的是学习者的思维路径和建构。以雨鑫老师的话来说,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三个层级的:初级,把隐形的思维显示出来;中级,借助图形工具或者有效的方式更好地显露思维;高级,就达到自动化的状态,思维高效运转,记录手到擒来,得心应手。最后一个层级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说到视觉笔记,雨鑫老师运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知识榨汁机,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视觉笔记。视觉笔记就要是由关键图——通过基础元素组合成的主视觉构图,关键词——借助于四重倾听(听事实、听情绪、听流程、听应用)萃取不多于10个的关键词,关系——视觉模型,这三部分组成。视觉笔记的核心就是提炼(精准提取关键信息)、总结,最终 (图文并茂地)呈现。
怎么去呈现思维,就要借助视觉笔记中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视觉元素(相当于学英文语言的字母、单词等)、主视觉构图(想当于学英语中的语法)、 (左脑)逻辑和(右脑)模型(相当于学英文的句子结构和篇章)。
做好视觉笔记首要的就是从视觉元素着手。剩余的课堂时间,我们都用来进行视觉元素的训练。首先,用26个字母拼图像,五个元素拼图,五个元素分别:方形、三角形、圆形、点、线;接下来到了中级元素训练,是十个常见的元素:圆、三角、五角星、方形、箭头、云朵形、对话框、人物、标题框、文字框;最后,是高级的视觉罗盘元素训练,包含了八类物件:人物、箭头、对话框、物品、场景、动态线、阴影、字体。
第一课主要就是视觉元素的训练。对于初学的我来说,要想画好视觉笔记只能从最最基础的元素入手,多观察多操练。
第二课 视觉罗盘 六大视觉公式
提起公式,令人首先想到数学,不免让我诸多好奇。课前的复习——图文互转训练,颇有趣味,对于元素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又多了一层感知。
视觉笔记的主视觉公式有六个:单元素、隐喻、组合、重组、内嵌、包含。老师以图解释,分外清晰明了,在课后的训练也别有意思。
第三课 视觉罗盘 天龙八步
每次看到雨鑫老师上课的题目,都令人眼前一亮,瞧,“天龙八步”,这不是武侠金大师的武功秘籍吗?哈哈,我的最爱《天龙八部》,也与视觉笔记有此渊源,太新奇了!
课程的信息量很大,雨鑫老师总是知无不尽,满堂的干货。透过全局来了解视觉笔记,我才清晰地感受到左右脑的协同工作,左脑思考右脑呈现,从逻辑层到结构层最终展示在视觉层,让思维可视化。通过视觉笔记,不是简单地图画展示,而是帮助记录者思考,从整体观察,关联重点,创造出一种感觉,并深浸其中,热于表达。我们的手成为第二个大脑,在动手构图中刺激大脑的创意。
我深深地被吸引,太棒了,找的就是这个感觉。思维与文字,思维与图形,思维与思维之间的联结、共生、再创。
绘制视觉笔记分为八步,对于初学者的我特别受用,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第一步,书写大标题,突出醒目;第二步,小标题,统一数字序号,前后一致;第三步,提取关键词,精简重点,少于10个字;第四步,建立关系,点与点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各种关系;第五步,组成群组,用线框框起来的一组信息;第六步,构建关键图,图文间紧密相连;第七步,画出方向线,引导视觉流向;第八步,强调重点,画出边框线,引起注意。
什么都是说的容易,做着难!其中提炼关键词和建立关系构成群组,真是好费一番琢磨。完事开头难,最难是不做,鼓励自己不停动手,在实践中进一步去理解。
第四课 视觉罗盘 关系密码
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论也在不断升级。任何一种形式的崭新学习,都是烧脑,就像U型理论中提到的,我们要告别下载,打开思维,打开心灵,去迎接新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视觉笔记中的关系是有密码可寻的,有捷径,有门路。我们都是受益者,感谢雨鑫老师的不断探索,将视觉笔记的真面目完美演示出来,这么可视化可操作化。
下面就是关系密码的揭秘。关系的建构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呈现三层级的递进:通过理解(课程、阅读),将隐含在深层的思维提炼概括为关键点和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关键群,再将这些提炼的关键部分进行逻辑思维重构,形成结构关系,最后结构关系以可视化、形象化、通俗化的方式展现,那么视觉笔记将“点”的知识串联成“线”,由“线”性的思维表达组合成“面”的逻辑结构,“面”与“面”的结构组合形成终极的全局的思维体系。这种关系的提取在操作层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深度思考核心内容,寻找逻辑上的关联,最终画图呈现思维的全貌。今天重点所学的这部分逻辑结构,就是数字间关系化的组成。
第五课 视觉罗盘 视觉思维模型
在这节课中,我了解到萃取的核心步骤:
1、理解内涵
2、发散联想
3、明确关系
4、收敛归类
5、匹配模型
6、绘制图像
这六个步骤的顺序不能改变,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学习、实践。
第六课 视觉罗盘 千变万化版式
从上节课的模型开始,我们都欢欣鼓舞,因为可以“下载”,可以模仿,可以略微偷个懒。
在每次的听课中,我觉得我颇费心机,每节课之后都要构思很长时间,抓耳挠腮,还不能恰当建立起关系、构建好逻辑,组成群组,以致于总是迟交作业,或者来不及打卡!
今天可谓是一线曙光,是不是可以提升一下我的“龟速”思维?
首先学会四重倾听,能够精准呈现,学以致用。雨鑫老师以自身为例,告知我们所学都要转化为我用,关注老师的操作层面,听的过程中就去思考如何运用。作为一个学习者,思考的路径应当遵循ORID ,就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用眼、耳、鼻、舌、触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感受情绪、心情、喜怒哀乐,进而理解,收到的启发、影响以及反思,付诸行动。
雨鑫老师介绍了一些版式,分为听课笔记术、“4s”听课、阅读笔记等等,让我们了解了这些版式的本质就是引导观看者的视线方向。你想怎样呈现视觉走向,版式就会引导着观看者的视觉方向。
想把版式设计得更加美观漂亮,就要注重设计的层次:字体及线条大小粗细、颜色色块、项目符号及数字、图像、箭头,还有留白,让笔记在留白中呼吸,让观者在留白中想象驰骋。
我的收获和视觉笔记
收获一:
以学习者的身份进行视觉笔记整理时,应首先忠诚于“原创”,知识点记录的要准确正确,尽量不要出现猜想臆测,根据理解真实反应;随后布局安排可以根据套路,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设计,厘清脉络,有自己思维的路径;最后,整体浏览,肯定进步,寻找不足,不断提升中。不过,也要提醒自己注意,视觉笔记是对知识的梳理、思维的呈现,对于课程或者阅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还需动手写作,从输入到输出。
收获二: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真的将视觉笔记熟练掌握,需要不断地实践,练习。从视觉元素着手,从关键信息里提取关键点,建立各部分间的关系,构建思维逻辑,组成群组,绘图谋篇。
收获三:
学是为了用,必须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合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与学科关联,与生活实际关联,这样知识才能转化为力量,助力教育教学。
收获四:
积累了听课的资料,这些视觉笔记虽谈不上赏心悦目,却令我尝试到了一种新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感。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只要坚持,终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