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其实是幻觉

快乐总是……短暂的。哪怕是再愉快的事,如果没有变化,时间一长,你也会觉得没意思。我们总是寻找不同的刺激方式来达到快乐。

人类的使命是繁殖后代,传播基因延续,因为快乐的是短暂的,人们才会不断的寻找快乐从而达到传播基因。

一.机制

研究人有不同的研究法。心理学家把人的大脑当成一个黑匣子,从外面推测人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些宏观的规律。脑神经科学家是把这个黑匣子给打开,看看里面的结构,什么电信号、化学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心理学的规律不一定可靠,但是如果脑神经科学家能找到底层的机制,那这个规律就算是坐实了。

对神经科学家来说,大脑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接收信息、分析信息、采取行动。这三个步骤都是由神经元控制。拉曼这篇研究综述最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就是,限制快乐的,居然是发生在接收信息这一步。

所谓接收信息,就是要把外界的诸如声音、光、电、触觉这些物理信号变成大脑能理解的电讯号。这件事是由所谓“转导蛋白质”干的。转导蛋白质在接收到外界的物理信号之后,会形成一个“离子通道”,带电离子的运动形成电讯号,然后大脑神经元就接收这个电讯号。关键就在于,离子通道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强度所决定的 —— 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改变*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刺激比较大,只要它一直存在,离子通道也会慢慢关闭。只有当刺激发生改变,比如突然间加强,或者从无到有,离子通道才会产生响应。

我就是我们理解的适应性:我们从外面刚刚走进漆黑的电影院,感觉什么也看不见,待一会我们就会适应里面的黑暗,看清楚里面状况。这个也解释了适应性的存在使得我们不会长期处于快乐或者不快乐的状态,比如天天吃龙虾也会有腻的一天。

二.制造快乐的方法:

当你第一次开心的吃了一顿火锅后,觉得幸福就是天天吃火锅,当你真的天天吃的时候,火锅给你带来的快乐得递减,这个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这是你突然发现烧烤才是最美味的。接着又会觉得烧烤也不是,.....间隔了很长时间后你发现火锅还是很美味的。

另外一个例子,喜欢喝酒与喜欢吃辣的人,开始一杯酒,微辣就能刺激我们大脑带来快乐,慢慢的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满足。快乐不是一劳永逸不是长久的。

从而我们发现制造快乐2个简单方法:

1.多样性多元化。

2.间隔性。

对于游戏短视频的刺激,都是采用多样性多元化的内容来刺激我们,所以我们可以不停的玩游戏,不停的刷视频,但他们承受不起间隔性,可能会流失大量用户。

间隔性存在美好记忆中,比如去一趟风景优美的国外旅行,一次迪士尼游乐园的体验,结合峰值定律,我们把不快乐的排队等待,景区大量的人流,我们只记得壮丽的风景,和过山车留下的刺激体验。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峰终定律:一段经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这段经历的峰值瞬间 —— 包括最好和最坏的体验 —— 以及这段经历结束的瞬间。而我们对这段经历的总时间长度,对其中不好不坏的那些时间段的体验,则常常忘记。

三.那我如何使用2种方法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是吉尔伯特有一个洞见。吉尔伯特说,这两招你不要同时使用。不能间隔,你才需要考虑多样性。如果有时间间隔,就不需要再搞多样性了。

使用原则:浅的东西用间隔,而深的东西自带多样性

吃火锅、周末去哪里玩一次采用间隔策略。对于学术研究,工作项目,采用多样性。学科的道理越深越好,你每进一步都有新的刺激。做事业,目标越远大越好,你才能一直有新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对有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才是最大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乐其实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