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对象

昨日部门聚餐,又提到了「如何对刚上小学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丧心病狂”」这个问题。

在休假期间,按时辅导女儿的作业自然成了我的重点工作,而对于这个刚满6岁就上小学的小朋友来说,从幼儿园的懒散进阶到具备小学的纪律意识形态,这是个缓慢的过程,除此,还得学会拼音、口算,读懂或者听懂题目的含义,又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毫不例外,我和其他家长一样,辅导作业时,暴脾气一下子就蹭上来,拉都拉不住,然后女儿就怕,开始哭着说:妈妈你好凶。结果越哭越不会做,不会做我就开始吼,恶性循环。我的家长看着我俩这样,也着急,劝我不要太暴躁,这种处理方式过于迫切,「家长范儿」太严重,得不偿失

我开始反思,回想自己小时候做作业时的场景,再看看女儿,发现自己没有换位思考,没有从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要求也太过严厉,还急于求成,如果换作自己,估计还不如她做得好。于是,我开始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当嗓子即将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时,就深吸一口气,把怒火压下去,还不断给自己洗脑:不能吼,不能急,冷静,冷静。刻意练习几次后,效果比较明显,女儿也尽力将作业做对,以获取我的称赞和鼓励。良性循环,皆大欢喜,但仍需持续努力。

和女儿的良好互动取得显著效果后,我发现人都是对自己特别亲的人发火,怒火攻心,双方战败,而对于“外人”偶尔的挑刺儿,我们反而必恭必敬,或者忍气吞声,再好听一点就是忍辱负重,简言之,就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的放矢。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情绪控制,其实是心理变化的产物,是面对不同的人,采取的不同态度而已,而这个人,是否在你的“使唤”范围内,掌控之中,又决定了你的心理变化。因此,面对上司,面对同事,面对家人,我们的情绪都在做“选择”,最终一一对应,这也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都不好的原因,但又基于血缘关系,彼此“相爱相杀”,爱恨一生。

对于此,或许只能不断刻意练习,试着让情绪对亲人更加温和,才能让家庭充满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