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星期天的第83篇(169902字)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 Power of Moments: Why Certain Experiences Have Extraordinary Impact 》,作者:奇普.希思,丹.希思。
分享以下观点:
1.我们对一段经历的观感不在于全部体验,而在于其中的峰值和关键节点的那些瞬间。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这个定律说, 一段经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这段经历的峰值瞬间—— 包括最好和最坏的体验 —— 以及这段经历结束的瞬间。而我们对这段经历的总时间长度,对其中不好不坏的那些时间段的体验,则常常忘记。
2.服务业好评的价值远远高于差评,而获得好评的秘诀是“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le)”。
3.制造完美瞬间(制造峰终)有三个办法:仪式感,重要性,小惊喜。
4.如何设计强力体验的瞬间
希斯兄弟把这个套路总结成了三个要点:
你明确要达到什么说服效果,可以给对方设计一个亲身的体验;
整个过程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不是直接告诉观众,而是要让观众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通过设计的体验让对方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本来是你想让他接受一个什么道理,效果却是他还以为是他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体验设计的妙处。
如:如何给学生或者徒弟有高峰体验,希思兄弟帮你总结了一个套路 ——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 高标准 + 肯定 + 指引方向 + 支持
e.g让一个班的学生写课程论文,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精心的修改。然后实验者把论文分成了两组,两组论文的第一页上,分别写着一句教授给学生的话。
第一组学生收到的那句话是“我找到了你的一些错误,提供了一些反馈,这样你才能知道你需要改进的地方,请你好好修改。”
第二组学生看到的则是“XX同学,我对你有非常高的期望,我认为你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基于高标准,我在你的论文中找到了一些毛病,希望你能好好修改。”
结果,第一组中只有40%的学生修改了论文,而第二组中则有80%的学生修改了论文。而且第二组学生所修改的地方还比第一组学生要多出两倍多。
这就是 “高标准 + 肯定” 的作用。你得把学生“拉伸”一下,给他一个不能轻易达到的目标,他才愿意探索自己到底行不行。
5.用一个瞬间的体验,让人获得一个洞见。这个洞见可能是意识到一个什么问题所在,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 —— 或者自己的不能。
希思兄弟说,为什么这些瞬间对我们有那么大的意义呢?因为它能告诉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到底能做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能承受什么。这些东西不是你坐在那里想就能想明白的 —— 你必须去做一件事,只有在行动和体验之中,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6.设计出来的荣耀感
荣耀感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最简单的荣耀感设计,就是在平时多给别人认可。
如何给别人设计荣耀感?
认可必须是经常性的,不是半年一次也不是一个月一次,最好是每周甚至每天都有,要随时随地发现员工做得好的事情立即表扬;
表扬要真诚,最好是个人对个人。体系化评选是看业绩和指标发奖金,而个人的认可完全可以搞成社交互动,
要具体,比如在公司例会中把一个具体的员工干的一件具体的事儿,拿出来当典型公开表扬。
如何给自己设计荣耀感?(里程碑效应或游戏化思维)
把生活中的大目标,细分成一系列的小目标,然后就好像是打游戏通关一样,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比如说成年人自学西班牙语,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苦学就很没意思,最好设置一些“里程碑”。有人把西班牙语初学者水平分成了五级 ——
*能在餐馆里用西班牙语点菜;
*能用西班牙语和出租车司机进行简单的对话;
*看一张西班牙语报纸,至少能够理解其中一个新闻标题;
*能看进去西班牙语的儿童动画片;
*读懂一本幼儿园级别的西班牙语书。
设置里程碑好处是你的进步能看得见。每完成一级,你就明确感到自己的水平跟以前不一样了。
7.好关系的配方
团队凝聚力 = 目标感 + 一起奋斗的经历 + 协调同步
希思兄弟总结维系个人关系的秘诀,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 ——亲密良好的关系 = 开放 + 响应
开放:就是互相不设防。我告诉你一个我自己比较隐私的事情,向你暴露一个弱点,然后你也向我暴露你的一个弱点,这种不设防的感觉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亲密程度。比如你只要主动来一段难过的情感流露,马上就能拉近跟一个陌生人的关系。
两个熟人之间,怎么长期维系亲密关系呢?关键词是“响应”。好关系来自互相之间不断的响应。
长期的好关系 =响应 = 理解 + 接受 + 关心
理解。你了解我,而且你还了解我自己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什么东西对我最重要。
接受。我想要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此表示尊重。
关心。就是在各种场合下,一旦我需要什么帮助,你得帮助我。
e.g老师在暑假期间,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做家访,而且还专门设计了四个家访的问题 ——
你的孩子在学校的体验是怎么样的呢?你对此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你对他有什么梦想?
你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作为孩子老师,你希望我做些什么?
这四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正好是前面赖斯给的好关系配方。第一个问题是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是接受,第四个问题是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