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被从众绑架,让独处成为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

不论在大学还是在社会,不要害怕独来独往,拒绝被从众绑架。因为独处,是认清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

就在动笔写下这篇文字的前几分钟,我刚刚从医院打完第十次吊针回来。临走时护士姐姐还在问,怎么你来了这么多次,从来都没见人陪你过来啊,自己在外上学要多注意身体啊?我朝她笑了笑,心想若不是她扎针时太疼的话,可能我就要个微信了(玩笑脸)。

曾经网上有个段子,说的是孤单的分级,如果到了自己去医院看病的地步,可能就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了。当然这只不过是玩笑话,这世上自己吃火锅、看电影、去医院的人多的数不胜数——独来独往无需顾影自怜,更无需标榜特立独行。因为,不论是在大学还是在未来的职场亦或是生活中,选择独处,是给自己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们甘愿被从众绑架——也不愿意“独来独往”

如果一个人特立独行,如果一个人不循规蹈矩,那么身边的人多半会给他扣上“高冷”“没朋友”“搞特殊”的帽子,东北话管这叫——隔路。

我问过很多大学生,你为何参加这个社团?你为何选择这个课程?你为何看这本书?多半人的回答都是,大家都在做,我不做不好吧。

我们都知道这是从众思维,但是我们都不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从众是我们体内原始遗留的本性,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无法和洪水猛兽正面硬刚,唯一能做就是抱成一团,谁要是特立独行谁就会必死无疑。因此本能告诉我们,从众能带来安全感——哪怕这条道路走向万丈悬崖。

当我们的思维、科技不断进步时,我们的从众思维却越来越泛化,就像买东西这件小事。打开淘宝找一件东西时,很多人都会看看销售量,我们心里想的是大家都买了肯定不会差。就算拿到手里这个东西真的不好,我们也会安慰自己,那么多人都买了,上当的又不止我一个。从众就是这样奇怪,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从众,但是每个人都甘愿被绑架。

当大家都去参加学生会、都去追一部剧、都去聚餐时,不去参加的人内心是恐慌的。这种恐慌就像面对狼群,而自己却被大部队遗弃一样。

其实这只是藏在内心本性的恐慌,而现实却是,很多人被学生会的乱管理、老师的瞎指挥搞得身心俱疲、被餐桌上劝酒搞得昏天黑地,上吐下泻。

等到清醒后发现,没有参加这些活动的同学也顺利毕业了,缺席了几次聚餐却过了四六级,少见了几个所谓的“校领导”反而考上了更好学校的研究生。

看到这里会有人问,难道学生会不能锻炼人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主席那么厉害。你说的很对,的确这类人会发展不错。但是要明白,一个团体中闪耀的注定是领导者,如果你只是帮忙组织个活动,传递个文件,那你只是人家站在星光下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随大流带来了安全,但也让我们自我麻痹,我们无法自我思考、无法认清自我。到最后,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因为我们把选择未来的权利交给了别人。

善用独处时光——不断追问,定期复盘

很多人说,不去和大家做一样的事,那空下的时间干什么?不也是打打游戏,刷刷剧,那这样还不如和大家一起了。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说我遇到的另一个情况。

很多人临近毕业便跑来问我,春风,你觉得我应该从事哪一个领域。你说我要舍弃大学四年学的有些可惜,可是去做其他的又觉得能力不够。

这是我都会让他把一张纸对折,右边写上自己想要的,可以很俗,比如金钱、权利、美女,而左边写上自己做过的、觉得还不错的事情。

此时会有两种人,一种人绞尽脑汁左边也写不出什么,觉得自己一无所长;而另一种人写了满满半页纸,梳理后就发现这些事都指向一个点,这个点无关专业、无关家庭背景,是他一直所追求和喜爱的,是他能力和兴趣结合的点。

能找到自己发力点的人,就是在远离人群时时常追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究竟喜欢什么,什么可以放弃,什么坚决不能放弃。

独来独往,不代表与世隔绝,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丰富的社交,但是也要时常远离人群,回首一下自己最近都得到了什么?是安安静静把一本书读完重要,还是因为一句“不去不是兄弟”去参加聚会;是找一个培养自己一个爱好重要,还是去煲一个随时都可以2倍速看完的剧。

孤独,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论你是独自一人还是前呼后拥,你的内心都一片空虚。

【春风总结】

——独处是认清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拒绝被从众绑架。

——定期复盘,追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究竟喜欢什么,什么可以放弃,什么坚决不能放弃。

——如果暂时没有答案,就去寻找答案,如果没有兴趣,就去培养兴趣。

我是一见春风,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拒绝被从众绑架,让独处成为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