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人生 | 心境篇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轼在科举考试后一举成名,他以清新洒脱的文风名震京师。年少时意气风发,少年人满怀抱负,恨不得即刻做出一番成就。苏轼也确实得到了朝廷重用,可在“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此后,他又因与同僚几次政见不合,被重用又再被贬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三起三落”,读书人满腔抱负难以施展,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可苏轼呢,游湖时遇到了大雨,同行的人淋雨狼狈不堪,他却丝毫不觉,反而发出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之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什么可怕的?风吹雨打,我虽只有一身蓑衣,也照样过完我的一生!不愧是东坡居士,不愧是苏轼!这份豁达让人起敬。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年少苦读,为官后,多次上书提出了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期间被保守派攻击排挤,他一再被贬。后来,滕子京被贬巴陵郡,重建了岳阳楼,嘱托范仲淹写篇文章记载此事。此时的范仲淹也被贬到了邓州,他登上岳阳楼,看那阴雨、晴朗中岳阳楼的不同景象,升起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想。

他在登楼时或许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也或许有过迷茫气愤,但最终彻悟,不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而悲。他超脱,他豁达,他的心境不再寄托于外物,包括他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涅槃呢?

佛语有云:“众生皆苦。”而佛陀的教导是以四圣谛为根本,所谓的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这四条人生真理。其中,四圣谛又以苦为第一圣谛。苦,是人类的本质。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

网络上有一段话,说:“众生皆苦,唯你最甜。”这话初听只是觉得有意思,再一琢磨,还能品出其他的意味。芸芸众生在我眼中皆是一样,只有“你”是超出他们的存在。这里的“你”,可以是实际的外物,也可以是某种“道”,如度过苦难时的经过。而“甜”,亦可理解为苦难过后的心境。

将心态放平,淡然面对变化万千的世间。

请相信,风雨过后,必是绚丽彩虹。

我们凡夫俗子,初初勘破一点禅理,心境就会有所改变。不为万事万物所动,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保持一种豁达的胸襟,乐观地对待所有的苦难不公,直到涅槃得以升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谈人生 | 心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