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得到陈章鱼分享。
写作很难,删改更难。
下笔千言不容易,但是写过稿的都知道,用300字说清楚一件事,比用3000字难多了。
怎么能把文字变得更精炼呢?我有十个建议。
一、删稿需要花时间
稿子写得短比写得长更花时间。两千字比一千容易,三千比两千容易。
海明威有一次给他的朋友写信,开头就说,抱歉,今天我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所以没办法把这封信写短,想到那儿写到哪儿,所以很长。
所以,删稿这件事是一定要投入更多时间的。
二、找一个他者来帮忙删稿
写文章就像生小孩,自己删自己的稿子是一件肉痛的事情。找一个跟你写作水平差不多的第三方来删,会更有效率。
自己删自己的稿,删下去一百字都像割肉一样,删别人的稿那就心狠手辣了,帮忙删稿的时候,我会先问对方,你要多少字,别说删掉一百字了,你让我删到只剩一百字,我也下得去手。
而我想删自己的稿,也会找别人帮忙。
三、删掉分岔和搁浅
写文章就像是在山里玩漂流,文章可以有曲折,可以有波澜起伏,很刺激很热闹,但是别忘了你漂流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够一路漂下山。
但是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有分岔,分岔就是我们删稿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
还有呢,漂流的时候也会遇到搁浅,走不下去了,这也是删稿的时候要注意的。
总的来说,写文章需要有环环相扣的单一逻辑,在此以外的分岔、搁浅,除非你能把它纳入到逻辑里,那就删掉。
四、删稿前先捋结构
删稿的时候,我会先通读一遍,分出大段落的结构,了解这篇文章分几个部分,每部分要表达什么意思。把主线捋清楚了,删稿就比较方便了。
五、删搞时要考虑文章的比例
比如这篇文章总字数是七千,分三部分,那理想状态就是开头五百字、结尾五百字,中间三部分各两千字。
数字不需要精确,大概就行,但是如果某部分八百字,某部分三千两百字,那就像一个人的身材比例失衡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删稿的时候要先想好比例。这样删稿的时候,也知道那儿可以多删,那儿可以保留。比如一段三千四百字,就得重点看看怎么删。
六、删稿的重点关注对象
所有素材都要为你的核心观点服务。所以写稿的时候有点像是在算数学题,要把推演的部份、和主题的部份删减掉。
尤其我们写稿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排布观点,让观点有力度,就容易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也是冗余,可以删掉。
或者,可能有很好的小故事、素材,但是跟我们的核心观点没那么相关。
还有一类重点删除对象,是作者的观点、感想,或是抖的小包袱。
当然,以上这些建议删除对象,不是说都要机械性地看到就删,而是要拿他们去跟主题对照,关系不紧密的话,果断删。
七、用「说」的方式审视稿件
我在录音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现稿件中啰嗦的部分。因为在进行「读&写」和「听&说」中间的转换时,是最容易删稿的时候。
写的时候我们容易让自己的观点、逻辑变得丰富庞杂,但是在说的情况下,我们大脑能够即时处理的逻辑深度、信息容量都是有限的,所以说的时候,会更简洁。
大声读一遍文章,就会知道哪里过于复杂了。这其实也是逼自己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文章。
八、删掉「免责声明」
这个方法来自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他说我们写稿经常会害怕自己是不是武断了,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说得太绝对了,就会容易加上一些「免责声明」,例如:「某些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条件下」、「在一些人看来」、「在我自己的看法中」
这些用语都跟你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你写的文章就是你的看法。这些用语是在自我保护,但是会削弱你文章的表现力。
所以,如果你想清楚了,那就写得更坚定。如果你没想清楚,那就想清楚再写。
九、删掉复杂的「路标」
很多文章在开头会有非常复杂的「路标」:我要跟大家讲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成四个要点,第一部分的第一个要点之中,我想跟大家谈三点我自己的认识。这种层层套的逻辑,就像是你一进公园,就看到四十八个路标,那人就乱了。
更好的作法是一个一个路标,带着你前进。就像是迪士尼公园,公园里边的内容可以很丰富,但是要有明确的路线带着游客一步一步往下走,不能开头的时候就给出四十八个选项,展现得很混乱。
所以无用的路标,也是值得删去的。
十、定期给自己设计一些挑战
回想起来,最磨练我表达能力的,是我上学打的辩论赛。辩论赛的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一场比赛看起来时间挺长,其实平均到每个辩手,也就五到十分钟的发言时间,落实到文字,也就不到两千字。
这就给人一种紧迫感,必须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清晰的表达,这段经历对我非常有帮助。
当然现在我们不容易靠打辩论赛来练习写短文,著名的这个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曾经有过一个方法:电梯提案。
设想这样的一个场景:你在电梯里边遇到了你的老板,你只有几分钟时间告诉老板,我对于咱们接下来搞的事业有一个想法,我想跟你聊一聊。如何只用一分钟时间表达观点,这是我们平常可以做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