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做时代新型教师

拿起《爱弥儿》,厚厚的一大本,不免在想:“短暂的时间能看得完吗?”打开《爱弥儿》,越读越感兴趣。听了杨彦捷教授精彩的导读,细品《爱弥儿》,更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一、“自然教育原理”大胆探索并实施。

抛开书本,回到现实,反观我们平时的教育方法与“自然教育原理”似乎是背道而驰的。看了杨教授给我们播放丹麦孩子野外放养的视频,平时,我们教育者出于安全考虑,这样到野外实践,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直接被扼杀。来自乡村学校的我们,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就应该让孩子走进田间,观察大自然。如:学到《雾》这一课,就可以带着孩子走出教室去观察会更有效果;村子里种了阳光玫瑰葡萄,就带着孩子们去观察果子成熟的过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秋天,学校后山出了许多菌子,可以带着孩子分辨菌子的种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反对打压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律的活动及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受一切事物。教育者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现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唯分数论让老师只会注重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读了《爱弥儿》,“自然教育原理”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大胆的去实践,就像杨教授为我们播放丹麦儿童野外放养的视频一样,真正释放儿童的天性。


二、劳动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学中

卢梭认为,教育要“回归自然”,由此塑造自然。然而劳动正是“自然人”所必须从事的活动。读到这些,我不禁想到:读书时一个城里的朋友他曾经问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玉米长在哪里?”当看到卢梭在《爱弥儿》谈到的劳动教育思想时,我更加坚定,应该把劳动教育纳入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在卢梭看来,如果不叫孩子去啃书本,而是叫他在工场里干活,则他的手就会帮助他的心灵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身边,父母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往往不让孩子参与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种做法肯定是反对的。劳动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真正的智慧不可能在书本中或权威中得到,劳动教育不仅不会使人迟钝,反而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劳动教育有利于智慧头脑的形成,我也坚信,让学生自己劳动,自己创造学到的东西一定比听讲学到的东西多。除此之外,劳动教育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正如卢梭所说:“通过体力运动和劳动,才能抵制住诱惑,不致于走向歧途”,事实也如此,热爱体育,热爱劳动的人患抑郁病的概率较少。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病,高血压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只有拥有了健康,才会拥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提倡劳动教育。

二: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爱弥儿》一书中,作者作为爱弥儿的老师,他陪伴着爱弥儿成长。他打破传统和非常规的教师理念,提倡一种“放任无为才能有为”的教师观。他在婴儿时期关注孩子的健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陪伴着与被陪伴关系;儿童期要培养孩子的情感,这时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热爱儿童,成为学生的楷模。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少年期是爱弥儿发展智力的时期,此时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孩子选择知识,引导孩子学习思考;青春期爱弥儿需要的是德育教育,培养他社会适应能力,此时的师生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自然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亦师亦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珍贵。

在孩子成人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按年龄特征分阶段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他对后来的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启示。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种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值得斟酌的。

合上《爱弥儿》,任卢梭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穿梭于脑海之间。也在反思着,如何做一名新时代新型的教师?再次把《爱弥儿》放于心间,似乎寻觅到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爱弥儿》,做时代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