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记-5 苏州 流水账

在上海十多年,却从来没有主动去过近在咫尺的苏杭。近来打算去杭州玩两天,不料杭州连绵阴雨,昨天查天气预报,发现苏州无雨,于是买了去苏州的车票。

这次依然是随兴游玩。

一早出发,到了苏州时不到上午9点。

苏州的建设并不齐整,例如刚看见新起的高楼,转头走上几步忽然就到了一片荒摊或杂草丛生的土坡。

在丝绸博物馆,作为北方人第一次亲身近距离看到蚕食桑叶。好像安妮宝贝曾在书里提到蚕食桑叶的声音像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果然如此。凑近观看、聆听了许久。

报恩寺。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的例证,是寺内几尊菩萨像左右的护法神,除了韦陀,另一边还有关公。寺门口的金刚、院中的石像弥勒都拍了照,喜欢金刚的肌肉。不过殿堂里的金身佛像、菩萨像就感觉不应拍摄了——一旦成了金身,就要么是很神圣的,要么是很邪恶的了。

苏州博物馆和忠王府从前逛过。租了讲解机去逛拙政园。园内简直人满为患。原本以为赶在十一高峰前能略微清净些,没想到这里人最多。现在正是荷叶旺盛的时候,也没什么“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么想着,谁知园里真有个“留听阁”。

此外有个“谁与同坐轩”。看此名想起一个故人,心里略略怅然。

平江历史文化街上的猫狗。

喜欢逛这里的古镇小店,查看查看各家店里一旦买了就会成为废物的各色小物品。不过还是买了一套明信片。大概所有明信片里只有这套看得过去。

此外买了橘子粉,明天试喝一下看是不是小时候的味道。

犬儒巷。

我喜欢江南这种白墙黑瓦,但真让我住进去,一定受不了。南方这种传统民居,太过逼仄潮湿。我喜欢还是务必宽敞些的——屋宇宽敞、门户大而敞亮、院子也要大些、门前的街道也要宽敞。

因为逛园林、古镇时想起两个故人,多少有些失落。得了半句诗:“遇山遇水不遇时。”

乔布斯为奋斗的我们加油!

从破旧古镇出来,到了现代化的建筑群里,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我逛所谓“古镇”总不如逛现代的商场开心。大概古镇虽有古意,可是里面充斥着各种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小店、无聊的游人。所谓的“古”,只剩下一个壳子,那些老房子、仿古的装修,都只是壳子、尸体,灵魂早已经没有了。谁会看到一具死尸而开心呢?

东方之门大秋裤气势恢宏,正对着金鸡湖。因为不甘受“胯下之辱”,所以没去东方之门下面的苏州中心广场。只在路对面的金鸡湖四围闲逛。甚畅意。

我想东方之门大秋裤的裆部应该增装一个金色阳具,这样可以与金鸡湖形成更加紧密的呼应关系——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金色的鸡鸡撒了泡尿,这一滩尿水后来就被命名为金鸡湖。

到了日落时分,踌躇是否改签回上海的高铁票,多逗留一会儿,以便看看音乐喷泉。刚这么想着,就听见一个大喇叭高声循环播放着:“旅客们,今天晚上没有音乐喷泉!”

就只在黄昏里又走了走。


在湖边,看见一对夫妇。妻子把女儿从自己怀里转移到丈夫怀里,边递边说:“杯子也不帮我拿!包也不帮我拿!”

丈夫不理她,对抱着的女儿说:“前面有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去。”

妻子继续抱怨:“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

停顿两秒,继续抱怨:“你抱着孩子拿着水杯包的时候,我都帮你的!”

看到两个穿着白色“汉服”的年轻人。在苏州景区,看到穿“汉服”的人的概率比其他地方更大些。不过对这类人实在不敢恭维。一个穿着古代绫罗绸缎的姑娘,为什么走起路来都健步如飞?更糟糕的是她们开口说话的时候,黛玉的妆容下露出刘姥姥的谈吐,比平常装束让人倒胃口多了。

还有一类,穿黑色或纯白色的古服装,像要去什么法会一样。这二位白色“汉服”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在黄昏里湖边两个一袭白衣的人十分吓人。据说黄昏是阴阳交界之时,在极小的概率下,会有阴间的鬼怪从这个间隙里逃逸到阳间,或是阳间的人无意间撞进阴间,所以在黄昏时,人要格外小心,避开人迹罕至的地方,避开阴气较重的地方,例如荒郊野外、坟地、水边…

每逛一地,最喜欢的是教堂。今天没有遇见教堂。

今天共步行近五万步,稳坐朋友圈微信运动榜首。

你可能感兴趣的:(步行记-5 苏州 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