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辨别思维陷阱,拒绝被洗脑

著名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的《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我今天的阅读内容。布朗教授是批判性思维训练大师,曾经为许多全球性大型企业和各国政府部门的员工培训批判性思维。所以这本书已经畅销了30年,如今已经是第十一版了,而内容经过更新迭代,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即是一本干货书,又是一本实践手册,因为每一章后也有相应的思维小练习和分析,用来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程度。


这本书主要针对如何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有哪些技巧,论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思维陷阱和谬误,如何检验论据的可信度等方面做出解答。


举个例子,原本看辩论比赛的时候,总是觉得两方讲的都很有道理,自由辩论拉锯战中,自己的看法就跟着被来来回回的影响着,心里好不难受,简直开始怀疑人生。


我自己经常有思维惰性,虽然渴望知识,但更多时间就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收不同的资讯,仿佛自己是个只有贮存功能的移动硬盘。


书中关于如何找对方观点和论据中的漏洞的技巧,令我茅塞顿开。在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同时,要像淘金者一样,知识淘金。


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去主动得删选排列信息,帮助我们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帮助我们尽量减少一些思维定势,保持独立冷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如何去分辨别人试图影响我们思维的小花招呢?

1、质疑论证中的谬误。

桑迪:我认为参加女生联谊会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朱莉:你当然那样说了,反正什么联谊会都不收你。
桑迪:不说这个,你怎么看我拿来支持自己立场的那些论证呢?
朱莉:那些根本不算数。反正你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里论据只字未提为什么女生联谊会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直接攻击对方个人,和论点毫不相干。朱莉的第二句话,依然在做同一个诋毁个人、乱扣帽子这样的思维谬误。所以如果以后现实中遇到这样和我们说话的人,我们还会被他们的花招乱了情绪吗?当然不,我们直接就能看穿这个花招,有所防御和反击了。


2、对方说的论据与论点无关。

《令人心动的offer》最后终极课题的模拟法庭的自由辩论环节,原告方突然向被告方提出一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相关事故社会统计具体数据的问题。这招打的被告措手不及,一脸惊愕。这里原告方用了转移注意力的招数,试图把个案上升到社会现象的高度。如果被告答不上来,就会给人感觉被告似乎社会责任感缺失。

这种围魏救赵式的打击法,也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去品。

3、更改论据成立的大前提条件。

《奇葩说》第六季关于“如果有可以读心的药丸,你吃不吃”这个话题,大家都围绕在只有一颗药丸的这个前提里来回拉锯战。谁知,蔡康永一上场,就推翻了反方的大前提:谁说只有一颗药丸?这明明是一个促销广告,批量生产的啊”把反方劈懵了三秒,不禁让观众拍手叫好。

把对方的地基给拆了,房子搭建的再完美,都一样会坍塌。


罗振宇临场反应很快,立即圆回“只有一颗药丸”的前提,并把这个命题上升到“能力与欲望不匹配时,不要放纵欲望”的层面。

但蔡康永最后结辩陈词却又替换了概念,把"求知欲"定位成罗振宇所说的“欲望”,并反过来辩“人类不断追求知识才是进步的动力”。而且,他补充“就算前提几条件只有一颗药丸”,人类也肯定会先研究此药丸的处方,先去批量生产出更多的药丸,还不是好不考虑得用掉它,这才是更合理的做法吧。原本处于相对劣势的正方,最后生生被蔡康永扳回平分。


所以,更改大前提条件这个招数也是很要命的花招了,我们可要小心提防。


这本书还举了许多类似的常见思维谬误等有趣案例值得细细品,是提高我们批判性思维的一本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辨别思维陷阱,拒绝被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