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个人简介吧,本人女,95后,土木工程专业,帝都某211小硕,本科山东双非,研究生期间跟的是大佬,比较忙,没人带,本身对科研也不感冒,所以在科研上没有太大建树,读研完全是为了找工作(双非局限还是很大),作为一个理工女,又摊上了2020这一个见证历史的年份毕业。想谈谈自己求职的心路历程,要是能够帮后浪们避坑是最好,如果不能,就当来我这找点心理安慰了。
1.实习篇
研一一年几乎是玩过来的,刚从山东闭塞的十八线城市来到北京这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各处各地儿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大到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照片几年换一次,小到南锣鼓巷哪家的仙豆糕才是正宗的,所以除了必要的上课考试,基本上就是参加一些学生工作,搞搞晚会活动什么的,没课的时候就和朋友流窜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没去过的景点要玩一玩,没吃过的小吃要品一品。这一年,北京用它的声色鱼肉满足了我的眼球和味蕾,也交到了一些能玩到一起去的朋友,尝试过未曾有过的体验。
转眼到了研二下学期,开完题就要开始找实习了。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自己有点羞愧,大学四年没有正经参与过一份实习,都是什么辅导班老师之类的兼职,所以在开始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的确有点无从下手。由于自己在研究生会是做宣传工作的,这是唯一能拿的出作品的工作,一开始想到了从新媒体入手,正巧学院群里有个地产招新媒体运营,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应聘了。
这第一份正经实习是暑期实习前的试水(3月-5月),从HR面,压力面,到部门经理面,流程是完整的,前两部分,主要针对你对这个职位的看法以及你目前掌握的能力能为这个职位做什么,还有过往的一些学校经历的细节盘问,到了部门经理就开始谈人生规划了。于是,在忐忑与兴奋中,我收到了第一份日常实习offer。原本是抱着憧憬而来,希望能从自己擅长的新媒体入手,接触到地产相关的知识,可是现实却是一盆冷水,入职第一天,我就被安排到一个和新媒体完全不相干的部门,说是那个部门恰好缺一个实习生,于是就被当螺丝钉按在了招商运营部,每天面对的就是台账,分期付款流程的对接,还有一些平台资料的收集汇总等一些琐事,和新媒体半毛钱关系没有,但由于日薪给的确实高,于是也待了近两个月才走。
总结教训就是,当领导要给你安排到与当初不符的部门去的时候,不要什么都不说的去顺从,适当的争辩,才能将自己的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还有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前提是你能左右的事),不要等到领导要材料的时候才准备好,要提前把手头工作做完;沟通很重要,不要不好意思去问清楚,双方确认好再行动,不然做的都是无用功。
第一份实习是在北京当地找的实习,所以除了交通费,房子什么的不用考虑,钱还是能够攒下。可第二份实习是正经的暑期实习了,各大地产摩拳擦掌,于5月中旬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招聘活动。对于土木的学子而言,能进甲方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也是大家首选的职业,所以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在暑期实习的应聘中,第一次领教到群面的神仙打架,在北京某京中心,某创的暑期实习面试现场,12人围一个圆桌,985、国外名校就占了一大半,内心压力可想而知,面试题目是针对招聘策划的一个题目,大佬真的是大佬,不用抢就会被团队自认为leader,小白第一次参加不但没有经验,输出的观点也是寡淡无味,与那些言之有物且逻辑清晰的人比,真是节节败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想着第一次群面没什么经验,以后慢慢积累就好了。可谁知,这是暑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群面,其他的要么没有群面,要么就是简历都没过。北京的地产一个月就面了两三个都没有结果,青岛就6月底视频面了一个,一周内结束战斗,并收到了offer,大城市与小城市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再加上我是个典型的顺杆爬的佛系青年,有了一个offer自然也不愿意再奋斗了,老老实实租房去青岛实习(此时暑期实习招聘也接近尾声了,也确实是没有别的可供选择了)。
第二份暑期实习比第一份实习正式的多,入职的也是正经央企的职能岗,每天除了部门工作外,每隔两周,公司还会组织实习生的素质拓展活动,极限挑战、演讲辩论,活动丰富应有尽有。可实习一个月之后,感觉在业务上是被排外的,从事的工作基本都是整理月度计划、台账,做PPT,按照模板编写文件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一个部门三个实习生也就干了一个人的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落差有点大,每天的工作的确枯燥,于是在第6周提出了辞职,结束了被海风吹过的暑期实习,投入到秋招大军中。
总结教训,这次的虽然是暑期实习,但面试只经历了HR面和部门副总面两个过程,难度较易,虽然招进来的实习生都是大多是985/211的硕士,但在实习生培养这一块的确没有感受到诚意。当然也有我的自身原因,总觉得做表格没意思,做PPT没意思,有点消极怠工的感觉,但仔细回想,只有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好,领导才有可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所以需要摆正心态,一开始就不要太多期待,两个月能实现的成就确实有限,而且地产注重的是管理人才的培养,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加入思考之后,都有可能变得大不同(这个有点玄学,只能工作之后慢慢体会)。
暑期实习结束后,真正凶猛的秋招就来了,原本以为找实习已经够难了,秋招应该会分散一部分火力,毕竟当初一起找实习的还会有一部分分出去去设计院、考公、国企什么的,后来发现是想多了,因为我们忽略了很大一部分没找实习的人。什么?找实习的优势肯定大于没找实习的?那可不一定。
2.秋招篇
秋招前期基本上都是海投的一个阶段,等待被捞起,针对不同性质的单位,简历上突出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可不能一份简历用到底哦。秋招囿于实习的原因,找的基本上都是地产,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一个都没考虑因为实在不喜欢,其他参与的还有一些人才引进,国企之类的,下面分别开始介绍:
1.地产
投了大概20多个地产,只有不到10家过了简历,分别是某光(济南)、世某(济南)、金某(青岛)、某创(青岛、北京)、某南高科(北京),惨烈程度可见一斑。由于地点撞、公司面试时间撞,所以总共去参加面试的也就四家,两家群面没过,另外两家一直战斗到终面,到终面的分别是某创(北京营销岗)、某南高科(北京成本岗),总结下来,大概也了解了自己群面的水平,也就在和自己水平学历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才能取胜,一旦有特别能抢风头,或者逻辑特别强的人PK,肯定没戏,社恐就是我,技巧可以练出来,但是也有天花板,你的天灵盖有可能只是牛人的下颌骨。
2.人才引进
在朋友的分享下,在北京参加了一个青岛地区的人才引进,划重点“在北京”,这也是最后败北的其中一个原因。所谓人才引进,就是公务员去掉笔试,能参与的学校只有“双一流”,而我们学校恰好卡在了及格线上,勉强能够格,这种不是针对应届的,往届只要学校符合要求就可以报。所以最终通过简历筛选的只有170人左右,他们只要30个,但这170人里有各个学校的精英,还有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前公务员、还有已经复习了很久公务员面试宝典的学霸,而我一个一点公务员的书都没看过,只是考前把公务员面试技巧写了个框架的人,只能当炮灰,结果就是在一个人对8个面试官的面试过程中,说话紧张到只想钻地缝,结果不言而喻。没有做好准备的面试,就像上了战场没带枪,只有陪跑的结局。
3.国企
国企主要参与了中海油和青岛港,中海油有很正式的笔试(公务员笔试类似,难度和电网差不多),可惜的是我笔试过了却迟迟没等来面试的通知,可能是我这个专业需要的人不多吧,就是有也肯定先考虑男生。而青岛港,大老远从北京跑去面了,结果面试官只说了你的专业不对口,草草结束了面试。后来回想,自己应该多说一些和他们职位对口的经历才行(虽然的确没有),不能干瞪眼地等别人把你pass掉,却不做申辩。
3.春招篇
面完所有的这些,已经12月中旬了,秋招接近尾声,没有收到满意的offer,只能先签了某创的营销岗,等待春招到来,打个翻身仗。
可万万没想到,一场疫情的到来,让春招蒙上了阴影,投了的简历就如同石沉大海,秋招起码还能听个响,春招连个响也没有(根本没有面试邀约),虽不想妥协,但还是得承认春招想得到更心仪的工作是不太可能了。
以上,都是一个土木学子常规的求职路。其实,在秋招中,我还是加了点料,尝试了和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行业。比如新媒体(ONE文艺生活)、比如动画制作(好传动画)。
这些是完全出于兴趣而投的简历,但简历能过,并且参加面试,就已经知足,是我所有秋招面试中,体验最好的,时长3个小时的群面,15个人分成3个小组一起PK,头脑风暴,探讨热点话题,策划有趣的活动,感觉真的很棒,3个小时是沉浸式的享受,也不社恐了,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展现出来,而不是像地产群面那样会思路卡壳、如坐针毡。
新媒体公司一直面到了终面,但由于有更好的更专业的人选,我还是没有通过,动画公司就止步于笔试了,看来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经历,想要跨行还是太难了,不过不怕,能凭借自己现有的相关经历通过简历筛选,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承认,也向我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吧。
找工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征战好几个月一个offer没有的情况太多见了。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认清自己并不优秀,认清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认清社会的残酷,这些都是我们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必经之路。
对我自己深深的反思之后,认为自己是个典型的佛系青年,没有攻击性,顺杆爬。而求职偏偏是一个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过程,显然自己并不是很擅长。如果要以现在的我的口吻对当初找工作的自己说些什么的话,我想就是,多长点心吧,做一头不慵懒的狮子,要知道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去获得这个岗位,你才能有多大资格配得上你想要的薪资和职位,能力配不上野心,行动战胜不了空想,就只能被动的怨天尤人;还有就是,人没法拒绝真正的喜欢,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总是能展现出超常的能力和激情,这是一种宿命感,期待将来的自己有所积累之后可以成功转行。
希望今天码下的这些字能够与大家共勉,未来我不敢说会有多好,但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还是很重要的,把每一份工作当做下一份工作的前奏,才是正确的心态。
这些虽不是什么成功的经验,但希望能够对你接下来的求职有所启发,未来天高海阔,诸君未来可期。
奔涌吧,后浪!
某小白讲求职所感所想写于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