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没想到在美国味十足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我听到了“故乡”二字。中西部,路易斯威尔,是故乡,东部,纽约,是他乡。一个朴实、能干,怀有远大梦想的西部年轻人,如何梦碎身亡东部明珠纽约的呢?盖茨比的死让人无限惆怅。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来北京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十年,离开八年后,又回来。经历过湘菜馆子里吃剁椒鱼头“我只爱吃头”的同事,“我们之间有什么邻里之情”的邻居。如果说,二十几岁时的年少不更事使我对前者理解为可爱的自私,那么,四十多岁的我,经历过yq三年,家由中部城市搬往北京,家庭收入遭腰斩,遇到后者,只能说感到心寒。身处北京腹地,我在想,这位三十多岁的邻居,老北京人,她是怎么被养大的,才能这样的没有一点儿人情味,乡土中国的那些情和德在她身上涤荡一空,使她成了完全的法理动物?

也庆幸自己,从“中西部”到了“东部”,虽身经考验,屡次跌倒,差点成为“黛西”,但始终那根看不见的乡土之情的筋左右着我的选择,我转离了“汤姆”,最终认定了我的“盖茨比”。他不帅气,不多金,成不了icon,却百折不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终于得到了他中学的初恋,同来自一个小县城的“黛西”。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这本书的介绍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种梦想,有的只是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成为‘大人物’的渴望,却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这样一些具有人类终级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也必定是短视和没有延续力的梦想。”讲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跻身世界头号强国,曾经带有理想色彩的“美国梦”和立国根基的勤奋克俭的宗教传统被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所取代,这样的“美国梦”毕竟是短视的,是没有延续力的。

反思我的“北京梦”呢?如果说,我bd毕业后,进入出版行业工作,没有学而优则仕,之后,又辞职做起家庭主妇,是对几代为官的家族的背叛和对梦想的坚持,那么如今,因为老二老三被调剂到不好的小学而始终如鲠在喉,认为“完了”,是不是又对“北京梦”的回归呢?学校对面就是能直升好初中的小学,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去上,那种欲哭无泪、欲说还休的痛悔一直折磨着我。到底什么是我的“北京梦”呢?怀抱文化的古都,国际的古都,让孩子们在其中熏陶,在家庭中孕育习惯、性格,培养担当、合作、责任,让自己在家庭中重塑、再生,错中学习,跌倒再起,让坚硬变柔软,让家中的爱和原谅和欢笑和幽默越来越多,是这样的“北京梦”,还是被内卷进这无休止的学校好坏学习好坏辅导班好坏之中的“北京梦”呢?和广大的人群一起一味的“逐利”,毕竟是短视的。

小说的菲茨杰拉德四十多岁早世,也跟他拿生于官宦之家的妻子在他因小说成名搬到巴黎后追求孩子要上好学校,过上上等社会的生活的催逼有关。丈夫早逝,自己进了疯人院,最后被烧死在阁楼,这不是短视的即时结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