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只是一部医书吗【神秘档案馆·第六期】

本期为作者思考,不回答问题。


      小时候,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个来自长辈们的问题: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呀?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与我的答案一致: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其实那时的我,对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一点概念都没有,不知道你是否与我一样,哈哈。

      小时候的我,对身边事物很有好奇心。跟哥哥用泡沫和小电机做船,好奇船为什么向前走;遥控器可以控制电视,于是用各种角度检验信号的反射路径;放大镜可以聚光,我家窗台上至今存留者烧坏的痕迹;电视上演着龙卷风,于是用笨笨的脑瓜琢磨它的形成原因;电视上演着外星人,就到书店买了本UFO书籍,还不敢晚上看;学校运动场的联欢会,我和同学坐在观众席聊着《时间简史》的虫洞,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当然,对于各类奇闻轶事,最牛X的节目当属《走近科学》,尽管总是兴奋的来,唏嘘的走,也不耽误收获“蓝冰味道很不错”的简单快乐,哈哈哈!

      探索,总是件很有乐趣的事儿。

      随着年龄渐长,学习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获取课外资料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对很多事情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不断求证着。我接触过了佛教,也误入过基督教会,但我至今也是个无宗教主义者。别人若问“你信什么?”“我信科学。”科学家没做成,科学思想延续了下来。

      小时候体质不好,周围只要有生病的,我总跑不了。必须特别讲义气的陪他们一起生病。为此,爸妈找了不少偏方,也吃过中药。小的时候没概念,吃也就吃了。长大后,我对中医是非常的嗤之以鼻。因为摸脉能治病,还要警察做什么。我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有病找设备,仪器说什么病,就吃什么药。但慢慢地,“好像不是这么简单了。”

      前不久,我看了一个连载的采访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有一期节目采访的是一位在中国生活的日本女士,她的职业竟然是中医,而且是经验很丰富的那种。采访期间,刚好有位病人肚子不舒服,简单了解病症后,日本女中医用银针在病人腿部施针。很快,病人疼痛感就消减了许多。导演竹内亮采访后得知,这位日本女士因为体验了中医的神奇,而一点点的开始学习中医。这种感觉也是我的观感。

      在网上查询资料,发现中医的很多事情,现在的科学是无法解释的,更不用说中医讲究的天地、阴阳、五行的身体调养方法,外国人看后一定满头问号。这里我就有了一个疑问:

      “中医到底治疗的是什么?”

      好像不只是肉体这么简单...

      多番查找资料,隐约发现了一些端倪。在藏家学说中,提到过人不只是肉体和思想,或者称为肉体和心智,还有一个藏家独有的名词形容我们身体内的“第三者”。抱歉,忘了什么词儿了。不过不影响探索,如果这个“第三者”真的存在,命名只是一个代号罢了。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在古代对于人的研究和思考已经非常领先了,可是后来转向了西方科学,很多至今仍然领先的瑰宝,被大部分人遗弃了,转而走向了西方标准。

      回想一下,西方主要以数据和实物为依托,东方过去依托的是思想,或者说思考。对人的思考,对物的思考,对自然的思考,对天地之道的思考。换言之,西方遵循的人为制定出来的标准,东方着眼的是天地原貌的规律。

      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存留并延续至今的文明,我们的祖先在发展之初,可能被“别人”帮助过。如果说中国的瑰宝已然领先于世界,那么还没有绫罗绸缎,电脑飞机时代的《黄帝内经》很有可能是一本“舶来品”,从更高的智慧生命舶来的。教会了对于“人”这个物种,本质是什么,怎么样调养,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如何医治。最关键的是,针灸针的不是肉,而可能是我们体内的灵。灵魂、灵体、高我都无所谓,仍然只是个称呼,但我感觉它应该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中的。中医治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一个人的实际能量状态进行医治,这需要多年的经验,也是中医入行难的原因之一。当你的身体不舒服,西医通过仪器检测,查出数据跟标准数据有偏差,然后用药物调整偏差的数据到正常范围,治疗完成。中医则是找到病因的根本,再进行治疗,治标治本。当你的身体不舒服,西医的仪器可能查出的数据均是正常的,这是西医也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会对你说:没有大碍,回去多休息,多喝水。但不舒服的状态你是真实体会到的。如果你到有经验的中医处,您瞅准了,一定是有经验的中医处,医生会发现你的不对劲,然后开处方调养身体。

      数据、仪器解释不了的,不代表不存在;很有可能是我们还未明确触及的地方。《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誉为医之始祖。但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仅在看得见医疗方法,还有更深层次的指导意义。只可惜,思考的人是极少的。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我建议大家看看《素问》,用中医之法调养身体,我自己亲试,十分有效;我建议大家想想《灵枢》这个名字,谁的灵?谁的枢?

      借用一句烂大街,但却有新含义的话作为结尾: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内经》只是一部医书吗【神秘档案馆·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