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烧烤只是一个生活态度

近年来,无论是互联网上的直播平台,还是线下的实体烧烤店,人们猛然间发现,东北人已经不知不觉占领了全国烧烤市场。

总有一些人,他们一边享受着东北工匠出品的美味佳肴,一边吐槽着东北的重工业“烧烤”。

但他们体会不到,弥散在烟火气中的烧烤,是数十年来东北人的失落与煎熬。

01 巧妙的结合

烧烤并不是东北人发明的。早在170万年前,原始部落族人靠狩猎为生,无意中发现用火烤熟的食物异常鲜美,这便是烧烤的雏形。

毫不客气的说,烧烤是人类所吃到的第一种熟食!

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地、不同种族都有着吃烧烤的习惯,欧洲人的生煎牛排、韩国人的铁板烤肉,都可以称为烧烤的前辈。

烧烤作为最原始的烹饪方式,被保留到今天,恰恰在于,它不需要对食材进行过多的加工,就足以让食客们品尝到食物的鲜香。

改革开放以后,新疆人远离家乡,开始驻扎在各大城镇,穿着长衫,挥舞着蒲扇,把烧烤带到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烧烤并非东北特产。但确是东北人将其发扬光大、名声做响。他们把新疆羊肉串、韩国烤肉完美整合,依据自身口味,经过不断改良,便形成了今日东北烧烤最初形态!

可以这样讲,如果说耶路撒冷是朝拜者们的供养,那么东北就是撸串者们的天堂。

02 无奈的选择

理解任何一件事,都不能脱离其背景。追根溯源,东北人的烧烤之路起步异常艰辛。

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有的以工业厂区推进城市化的榜样,大量的巨型国企盘踞东北大地,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转眼,时间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大量生产能力的偏弱中小型国企被淘汰,国有企业“下岗潮”全国蔓延。

而东北作为国有企业大省,受到打击最重,下岗人数百万。原本打算好在工厂消磨掉一辈子的东北人一夜之间无所依傍。

一个哈尔滨人在1999年春晚上,

说出“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其中的心酸又有谁知?

但他们从未埋怨过,因为他们心怀理想。

这样大的就业人口群体,自然就会寻找出路,但他们却找不到目标,摸不着方向。

很多吃惯了大锅饭却没有扎实技术的东北人,再找其他工作大多都是困难的。

于是低成本、简单易上手的路边摊便成了大量下岗工人的不二选择。

即使放到现在,

普通的中国人不知道做啥生意时候,

首先想到的也是开个饭店。

如果能有一份体面能养家的工作,谁又愿意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摆摊呢?

在收入下降别无他法下,他们便选择在马路边卖茶叶蛋、卖烤玉米、卖烤红薯。

当然,路边烧烤也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因为一只火炉就可支撑起一个街边小摊。

当时的下岗工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果没啥本钱的话,摆个路边烧烤摊儿,亏的可能性也不大”,

“没啥干的干烧烤”,

这些质朴语言背后却透出各种无奈和辛酸。

在2001年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中,50.2%的下岗人员选择餐饮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

为什么?因为餐饮行业在各类产业中,是就业门槛最低的。

与其他餐饮业态相比,经营一间餐饮店,尤其是烧烤店的难度并不大,不论技术门槛还是资金门槛都相对较低。

这,应该就是东北烧烤爆发崛起的真正原因。

一个镇得住场的男老板,

一个八面玲珑的老板娘,

成为当时东北烧烤的标配。

若论东北三省烧烤江湖中的佼佼者,锦州烧烤一定榜上有名。我们不去探讨其烧烤味道和知名度,一起回忆其起步之路!

说起锦州,大家都不陌生。

在八十年代,锦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他们也开始模仿新疆人做起烧烤来。

听当地人说,那时候,刚好碰上很多自行车厂倒闭,烧烤店就低价购入车条,消毒加工,做成烧烤的签子。

因其导热性能好,肉熟得更快,味道也更好,车条串就成为锦州烧烤的特色。

目前,锦州市内烧烤店已超过2000家,但在其背后,是一个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更是东北人自力更生的奋斗史和血泪史!

与其说是东北人选择了烧烤,不如说是烧烤兜住了无数正在下坠的东北人。

有些东北朋友认为东北人做烧烤,是因为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不否定这种观点正确的一面,但也稍显片面。

对于下岗工人,烧烤不只是寻常的一顿夜宵。他们可以将无处发泄的苦闷和不顺心在杯子的碰撞声和烧烤的叫卖声中消化掉。

那些在烟熏火燎里的欢笑和泪水,早已构成东北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人场景。

03 简单的生活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我们不去考证这句话是谁发明的,可能是东北人的自我调侃!但这绝不是东北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说事,东北人也不例外。

记得网上有个很热的话题,就是烧烤在东北为什么那么火?

在我看来,那正是它很好的迎合了东北人的生活需要!

东北烧烤的意义,不是单纯的一顿饭,而是一个生活态度。

一身舒服的衣服,一个放松的心情!这才是东北人喜欢烧烤的真正理由!

烧烤自带浓浓的烟火气、江湖气,这更符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在忙碌的、程式化的工作之后,跟好友撸一串,干一杯,比在精致的餐厅里故作姿态更舒坦,更自在。

尤其到了冬天,在那些百无聊赖地等着冰雪消融的日子里,一口肉,一口酒,便成了东北烧烤的正确打开方式。

东北人吃烧烤是分场合的!比如:男女相亲、约见客户、公司年庆、结婚宴请等相对正式的场合,东北人也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并不会选择烧烤这种宴请方式。

东北人吃烧烤是要挑人的。东北人爱说人生、论道理、谈理想,这就是他们的业余人生。但不是至交好友,他们也不会随意吐露心声!

当然烧烤喝酒便成为了聊天的最佳选择!边撸串儿、边吐槽就是最恰当的场景。

不大的烧烤摊上,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相遇分离,有多少摩擦冲突,这都是生活,这就是人间烟火。当然,也是烧烤业繁荣的底层原因之一。

只能说,饭搭子常有,而串友不常有。

04 文化的融合

做烧烤,东北人是认真的!甚至可以称得上痴迷,大街小巷烧烤店鳞次栉比,各种档次、各式风格应有尽有。

大众点评发布的首份《中国烧烤大数据报告》显示,东北平均每10家餐馆里就有1家烧烤店。可以说,出了山海关,就没有东北人不能烤的东西。

现在,一提起东北美食,就会想起烧烤;一提起烧烤,就会想到东北!

烧烤已然成为东北的地域符号和饮食文化!就像火锅之于四川,米线之于云南。

东北的烧烤文化与酒吧文化异曲同工。很多时候撸串聊天的人其实并不想吃啥,只是想“聊一聊”,那烧烤正好,钱不多,环境很休闲,点多点少随意。

所以说,东北烧烤即是娱乐文化又是社交文化,但绝不是简单的吃文化。

虽然烧烤在东北遍地开花,但各有千秋。看似简单的烧烤,在东北人手底下,俨然成了制作讲究的菜系。

地理位置上最北的黑龙江,俄罗斯大肉串、牛羊腰子、烤心管各坐一把交椅。芝麻盐更是齐齐哈尔的特色蘸料。

和朝鲜半岛大段接壤的吉林,更偏爱猪肉串和鱼干,灵魂在于大蒜,辅以朝鲜族的辣酱。省会长春的蒜水小串是其中的翘楚。

靠海而生的辽宁,海鲜大烤得天独厚,牛羊肉可圈可点。锦州烧烤则是集大成者,已被当地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起初大多数东北人从事餐饮行业是出于无奈,但现在东北的餐饮已经带着坚强的自信抢到了头条。

尽管许多人并不喜欢东北文化,但东北文化仍然凭借着它的爽朗、幽默、世俗迅速改造着中国的文化景观,烧烤也在其中。

在东北,烧烤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是一个生活态度,一种地域文化!但它与产业归属无关,更与地域摸黑无关!

作者:东北知青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东北,烧烤只是一个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