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陕西筝派

陕西筝是中国筝的发源地,早期秦筝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今天的陕西地区),但是古筝却没在当地流行起来,只有榆林地区才会用古筝做一些伴奏。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学会会长、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巧,从伴奏地方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筝曲,做了大量的工作,渐渐的使陕西人民重新认识了筝。

我国的民族器乐曲目都与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有着紧密的联系,陕西筝曲继承了陕西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地方音乐的写作手法,例如调式、调性、音阶、曲式等 。乐曲的风格有的宛转悠扬、如泣如诉;有的慷慨激昂、情绪高涨,同时又带有欢快活泼的特点。

以陕西筝曲《秦桑曲》为例,来了解陕西筝曲的特点。

《秦桑曲》是20世纪70年西安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强增抗和周延甲先生创作的一首筝曲,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盼望早日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的急切心情。此乐曲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段,以婉转、柔美又富有激情的旋律,诉说着女子的恳切心情。

陕西关中地带盛行一种腔调——“碗碗腔”,《秦桑曲》正是运用了这一腔调为素材,再加上古筝传统的技法和创新的表现手法结合创作而成,乐曲的结构非常严谨,还运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首曲子分为:“苏板”——引子部分、“慢板”部分、“快板”部分。

陕西筝曲里会有许多音上面标记“大”字,在《秦桑曲》中就有这个“大”字,意思是这个音要用左手的大指来按弦。由于左手要进行连续的按弦,以保证音色和旋律的需要。在陕西筝曲中,“4”和“7”的二变之音或连按“1”“2”“7”时,单独地使用左手某一指按弦并不难及时地进行换弦,但是为了能将每一个音符的时值拖够,必须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进行交替按音,这一才可以完美的表现出秦声的韵味。如果不能及时做到换弦,或中断某一音的按弦,就会毁掉音乐的风格。还要注意,大指的按弦必须与其它三指按弦的力度一样,这样才能准确的表现出陕西筝曲的韵味。

《秦桑曲》中的大指快速连续托劈,也是陕西古筝乐曲的重要特色。在表现激昂、大起大落的情绪时,常用右手的大指在许多根弦上做持续的托劈,或者在一根弦上做持续的托劈。

陕西的乐曲一般音域广阔,旋律起伏大,演唱者在演唱歌曲中可以达到两个八度以上,而且陕西音乐还运用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特点,在情绪上会产生激昂悲怆的情感,这种旋律特点在《秦桑曲》的旋律中也有体现,用来表达那种哀伤、苦楚的情感。

通过简要分析《秦桑曲》的音乐特点,展现出陕西筝派的独特魅力,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陕西筝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陕西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