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得空去看了电影《夺冠》,想多了解了解许多心心念念的女排,也想看看曾经那段我们不曾参与过的岁月。
我应该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才开始看体育比赛的,看的最多的是体操、游泳、举重、短道速滑,对于三大球甚少关注。
直到进大学后,天天听许多在我耳边念叨女排比赛、郎导、朱婷,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得伴随着她那激动又克制的“加油”声入睡,才开始慢慢认识我们的女排,也开始知道了女排精神。
总体来说,虽然这部电影仍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还是不妨碍女排精神输出的。我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以下几点了:
1.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
上世纪80年代,当听到美国教练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计算对手的技术时,袁伟民教练立刻让人把网升高15厘米,让老女排拼命练,玩命练。这样,计算机无法计算出她们的打法,而女排才有赢的机会。
只有当她们的判断成为下意识的时候,她们才能在球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所以,即使手上早已被地板上的倒刺划破,即使脚上早已无半分力气挪动,即使身上旧伤频频复发,即使心中早已疲惫不堪,她们也仍旧在坚持,仍旧在努力,从未停止过练习。训练室里的墙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坑痕,就是她们一球一球砸出的。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在我们祖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时代里,她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自己的一身拼劲力挽狂澜,开启了中国五连冠的辉煌时代。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才造就出一代又一代敢打、敢拼、敢赢的女排悍将。
2.成为自己,才能打好球
这帮姑娘们从十几岁,亦或者几岁开始,她们的一生就与排球紧密相连。被选中进国家队后,她们更是远离家人,每天的生活除了打球还是打球。
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导,为了重组女排队伍,带着她们去往曾经的老女排训练场地,让她们填问卷思考自己为何打排球。有的人为了父母而来,有的人为了偶像而来,有的人不知所以而来,鲜少有人为了自己而来,为了排球而来。这样目标感不强的队伍,又如何能够打败诸多实力强劲的对手?
训练的时候,因朱婷打的球太过软绵无力,郎导让她喊出声,可她一直不出声。在了解朱婷的家庭背景后,郎导问她并让她大声喊出来:“你打球是为了什么?”
朱婷喊:“为了我爸妈!”
“不对!再想!”
“成为你!行了吧?”
“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如果你们都不清楚,那么全部人留在这里过夜!”
到了夜里,教练陈忠和来了,笑着说:“那时候我们打球,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里边有这个。”
十八岁进国家队的郎平,本该一帆风顺,可刚进去的她连球都碰不到,而是被要求“深蹲超过100公斤才能碰球。”可当她达到要求了,又被要求扣球一万次,只因为教练说:“你扣一万次球的时候,你的队友已经扣了五万次了。”她又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她碰到球,直到她成为女排主攻手,直到她与女排一起完成五连冠,称霸排坛。
后来,朱婷也找回自己,成为自己,不仅与队友们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打败东道主巴西队,逆风翻盘赢得最终的胜利,还获得mvp,成为世界最佳主攻手之一。
3.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这种团体比赛中,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行的。只有团队综合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问鼎世界。
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与日本东洋魔女对战时,姑娘们虽疲惫不堪,有的甚至多年隐疾复发,可她们却保持高涨的士气,相互打气,将比赛一步步拖到第五局,最终以17∶15的成绩夺魁。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东道主巴西队对战时,在外界人人唱衰时,在首盘失利的劣势下,姑娘们拧成一股绳,凭着身上那股劲,靠着互相的配合、鼓励,一分一分追回来,实现惊天大反转,也成为那年奥运会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可能是单兵作战的结果,而是多方配合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只在团体作战里,才能将个人优点无限放大,将个人缺点无限缩小,这样我们才能化零为整,将团队优势发挥到极致。
4.荣誉的背后,是永生相伴的伤痛
台前风光无限,台后伤痛永伴。多年来的高强度训练,也带给这帮姑娘们一身难以治愈的伤痛。这些伤痛,虽是她们荣誉的印记,却也是一生的负累。
郎导,自打排球以来,不知受过多少伤,做过多少手术。六十岁的心脏,却有着八十岁的骨头。女儿白浪说她:“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连姐姐都说:“你能不能给我留半条命?”
陈招娣,曾经在比赛中遭遇左肘骨折,靠一只手拦网坚持比赛,人称“独臂将军”。可年轻时落下的腰伤却时常折磨着她,使她痛得动弹不得。只要天气变冷,腰伤就会复发。
曹慧英,世界上最出色的接应,要球不要命的铁姑娘。1981年世界杯关键一役,临危登场,连得7分,助中国队逆转取胜前苏联。可她全身9根钢钉,右手小指永久变形。
惠若琪,中国女排前队长,身体里打了7根钢钉,还做过两次心脏手术。28岁即伤病缠身,早早退役。
其实,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其实很短很短,这帮姑娘们可能会有1个四年、2个四年,但是很难有3个四年。因为她们在平时付出了超乎常规的努力,所以她们的身体损耗也高于常人,所以退役后的她们仍旧病痛缠身。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里,大家都以女排精神为傲。每逢女排比赛时,家家户户皆围在别人家少有的电视机前,随着女排比赛的赛况而紧张、激动。当女排赢了的那一刻,大家还会冲向大街,聚在一起欢呼雀跃。
如今,物资不再匮乏了,这种场景却也未曾出现过,甚至有些国人不识女排,不懂女排精神。诚如我,虽知道女排,知道女排精神,也对女排有所关注,但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或许也是时代的悲哀:物质世界越丰富,精神世界越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