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守仁,是一个天才。但是他的遗言是,我的心的光明的,没有什么需要说了。可见,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低调的。智慧什么的,都是浮云。怎么用,才是王道。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家里很有钱。饱暖思淫欲,像从小讨饭的朱元璋,很难研究什么哲学。

从基因的角度考虑,王守仁的父亲,智商肯定也很优越。成化十七年(1481),父亲王华考中了状元,十岁的王守仁,进京了。

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他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类型,坐不住,还喜欢兵法、舞枪弄棍。一般的家长,可能会说,你书都背好了吗?王华不愧是状元,眼界非凡。他带着儿子去居庸关了。要知道,大漠上除了有长河落日,也有蒙古骑兵,并不是安全的旅游场所。

回来后的一天,王守仁对王华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有了这样的豪云壮志。之后不久,他更进一步,想要做圣贤。

父亲暴跳如雷,可能在他的认知里,圣贤是用来学的,不是用来做的。

实在受不了父亲的唠叨,王守仁参加科举了,经历两次落榜,终于中了二甲,当个小官。

当时,宦官刘瑾把朝堂搞得鸡飞狗跳,王守仁因为上书为同僚求情,被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三十四岁的王守仁,没有成为圣人,也没有建功立业,却有不畏权奸的勇气。

在深山里,王守仁除了教化安民之外,一直在思考圣贤之道。终于,他还是冲破了所有的关隘,顿悟,理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

刘瑾死后,正德五年(1510),王守仁出山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他以坐火箭的速度,不断升官。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他当上了都察院高级长官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南部。

刚到江西,王守仁就面临剿匪的重任。

如果你要上战场了,有人告诉你,别怕,随心而动,知行合一,你可能会打人。所以,有知识,和有智慧,确实是两回事。

王巡抚,是个有智慧的人。用了几个月,就解决了烦扰朝廷十几年的匪患。具体过程,这里就不提了。总之是分分钟的事情。

通过匪患,王守仁发现了宁王的反叛野心。说一下结果,朱宸濠准备十年,在南昌起兵叛乱,被王巡抚平定,前后历时共三十五日。

这张战争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明朝历史上任何一次。王守仁的表现,更是可以封神。过程这里就不写了,总之,战法诡变,比朱棣还灵活。而且你熟悉的很多毛泽东军事思想,都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守仁是不世出之奇才。但是更让我触动的,是他打仗的初心、他的仁心。

为避免再次引起兵乱,对抗奸臣江彬,王守仁需要争取宦官张永的支持。张永的条件是,他要宁王。

王守仁反应过来,仰天大笑,说:“那个人自然是要交给张公公的,我要此人何用?”

他起兵平叛,是为了苍生百姓,天下太平。他何曾想过以此邀功、功成名就?

后来,张永听说查抄宁王府时有一个账本,记录了朱宸濠行贿官员名单。这可是绝佳的政治权杖。张永迫不及待前来索要。

王守仁却平静地回答:“我烧掉了。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干戈,就到此为止吧!”

至此我才觉得,王守仁,是真正的圣人。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光明磊落,恪守仁义,波澜壮阔,无怨无悔,是为完人。

(作者:石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守仁: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