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BIM技术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项目业主,到设计、施工等各个参与方都在跃跃欲试,想要借助BIM技术完成一次对传统土建行业的洗礼。面对大型复杂的重点项目,业主方BIM的应用目标是缩短工期、减少拆改、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质。对此,项目的实施方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共同协作创造多赢?
邀请到来自业主及施工单位的6位代表同台对话,共同探讨BIM项目中的利益与协作。
业主方应用目标——经济价值
业主要用BIM做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利用BIM技术和GIS技术进行道路选线优化、桥梁方案优化可以节省项目造价,给业主方节省投资。同时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及运维阶段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使施工及运维阶段的管理实现科学化和轻量化。因此,许兵认为,业主方是建设项目BIM应用的最大受益者。
BIM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工具,工具的使用并不分对象,主要看使用者运用BIM哪方面的优势。比如BIM的可视化可用于施工模拟、设计碰撞、建设方管理等多个环节,张鑫敏举例说:“虎门二桥项目基于BIM数字化套料、焊缝信息可视化管理、三维激光扫描虚拟检测与预拼装以及产品全寿命制造管理平台等钢结构厂智能制造成套技术成果,提高了钢厂的精益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钢箱梁尺寸误差严格控制在±3mm以内。所以最大的收益者并不仅是业主单位。”
了解业主的真实需求,减少无谓的浪费和消耗,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应用BIM对业主方在项目总成本上的影响,有人提出:应用BIM可以加快工期,大幅降低融资财务成本。受访的业主代表们也都表示,通过BIM技术减少施工前的各专业冲突,让设计方案错误更少、更优化,减少大量的工期损失;通过设计阶段更高效的方案选择和方案优化,减少方案变更,缩短工期;通过BIM强大的数据能力、技术能力和协同能力,在资源计划、技术工作和协同管理等方面节约较多工期。
然而,目前应用BIM技术对项目成本方面的影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所设想的效果?从整个土建行业来看,目前的BIM技术应用状态下,暂时未达到项目成本管控的目的。分析原因,李江华给出的解释是: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参与方缺乏相应的BIM人才储备,行业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摸索阶段,更多的只是试点工作。
许兵表示,BIM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要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业主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要如何通过BIM应用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则是一项需要全体同行共同努力去研究和实践的,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得。
诚然,除了BIM技术本身的优势以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前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的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可以加分。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因此,现在的业主对BIM非常关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比施工单位还高。但从试点BIM项目到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实现。
业主方应用困境——协作管理
BIM确实能为业主带来许多益处,但应用中的问题却也非常明显的存在着。例如,许兵提到的:一是经费困难,由于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费用的控制很难实现;二是人才的培养,缺乏既懂项目设计、施工又懂BIM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三是平台的建设,业主方需要整合和建立自己的BIM平台,才能有效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然而,这需要整合设计院、研发合作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四是应用的问题,BIM应用需要各方参建单位及运维单位的积极配合与协调,但是有些单位对BIM应用认识不足。
不得不承认,在企业导入BIM的初期,投资较大,因为使用BIM工具的门槛较高,在现有从业人员中较难普及,高阶的计算机设备较为昂贵,再加上BIM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建设行业固有的制度流程,触及到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BIM技术的使用,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打破了传统工程中的灰色地带,使得部分专业人士抵抗力较大。
对此,李江华也谈到:目前的BIM技术应用是一种畸形的产物,带来的结果更多的是增加工程各方的工作量,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所以施工方抵触情绪较大;即使在政策或者业主的强压下开展BIM技术的应用,很多也是浮于表面,疲于应付。
BIM项目需要多方参与,参与方多致使协调难度大,在被问到:是否遇到过施工方不太配合的情况时,张鑫敏认为:施工方是否配合,与BIM技术的应用点是否额外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还是降低工作量有关,能否起到提质增效是本质原因。
同样,许兵也表示:因为资金、人员投入的问题,有些参建方不愿意投入,导致工作难以推进。而且BIM技术的熟悉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搭建和逐渐地优化现有的BIM平台,把BIM技术真正应用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参建方必须改变观念,逐步适应现在的BIM技术应用过程。
施工方应用压力——行业及业主
BIM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从设计端延伸到施工端。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BIM技术已不再是行业前沿性的技术,而是行业的大趋势,许多施工企业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BIM向主动学习BIM转变。
“学习BIM的压力或动力有内外两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离不开BIM技术,或者说是符合BIM的技术理念;二是业主和行业的要求。”翟世鸿告诉记者,施工企业会比以前更主动地去学习了解BIM,这其中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和业主的要求。 “施工企业一方面是响应业主和国家的政策号召,同时也在不断寻求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落脚点。”张胜林补充道。
据了解,各施工企业应用BIM做项目的比例差异较大。张胜林介绍说:以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在最近两三年内,用BIM做项目的比例,维持在40%至50%左右。黄晓佳说:“作为BIM的咨询方和实施方,从目前公司的总体项目来看,施工单位最近两三年应用BIM技术做项目的比例在逐步提升,约占总体项目的30%至40%,总体呈上升趋势。”尽管如此,也有部分企业仅是在重大工程或业主有明确要求的项目中推行BIM试点示范应用,试点应用项目占全部项目的比例不足5%。
施工方应用阻力——效益与人才
虽然当下的BIM热潮汹涌,其价值也逐渐被大家认知并接受,但现阶段的施工企业对BIM技术的应用落脚点仍主要集中在BIM模型技术的应用及BIM协同管理平台的搭建。张胜林表示,BIM模型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BIM三维模型进行技术方案的比选,设计图纸的校核,图纸会审时工程量的复核等,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的优势实现在建项目的可预测与可控制。而BIM协同管理平台旨在以三维模型为载体,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的高效管理,并为建管养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投资回报比来看,黄晓佳说:“BIM模型技术的应用,如工程量复核、设计图纸校核、施工模拟等方面的应用,短时间内可见到较为明显的效益;而针对于BIM协同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不同单位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企业应用BIM的原动力是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包括表达交底、沟通协调、项目信息管理等,降低管理成本,“但从目前来看,BIM更多的作用还是停留在展示阶段,还未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张胜林如是说。
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搞BIM,能产生多少收益?这是每一个试图应用BIM的企业和项目都会考虑的问题。然而,从目前国内一些施工企业应用BIM的情况来看,不尽人意。收益难以体现,致使某些企业抱着一腔热情去尝试BIM之后,最终还是选择退回到传统的工具和方式上。
除了看不到BIM应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外,翟世鸿还提到:BIM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包括标准和管理平台等,一些企业的管理还未跟上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再加上有部分业主强制设计、施工单位采用BIM,但又不愿进行经济投入。“施工单位是个资金运转很紧张的单位,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时,很难接着把BIM做下去。”黄晓佳补充道。
施工企业对实施BIM的热情正在逐渐冷却下来。事实上,在工期紧任务重的背景下,施工单位很难腾出更多的人来学习BIM技术,BIM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推进BIM发展的另一主要原因。
“贵桥的BIM专业人员占项目人员的比例约为10%左右,”张胜林告诉记者,“在人员配比上,也未能按照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分。”不少BIM人员可能一个人担任很多个角色,效率和专业性都较低。
“目前项目上未设BIM专职岗位,基本上只有极少数项目有个别专业的BIM工程师,其他项目是由公司BIM团队统筹策划、组织实施,项目部执行。”翟世鸿介绍道。
“现阶段市面上的BIM软件购买费用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再加上人员的培训学习,投入会非常巨大;即使有部分BIM人员,可能也只是简单的建模,业务能力较弱。”黄晓佳如是说。这几年,由于各种BIM技能培训,因此找到会使用BIM软件的人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会用软件和能用BIM创造效益的人之间却存在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还需要企业继续开展人才培训,让BIM能力充分发挥到一线工作中。
虽然BIM前行的道路上阻碍重重,但谈到施工企业BIM发展的未来时,大家仍充满信心,BIM技术无论对于施工方还是业主方,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需要的只是时间,使其渐渐成熟,让工程师们从二维思考方式向三维思考方式慢慢的转变,以此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文字版权所属《桥梁·BIM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