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讲话别人总听不进?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在有意无意间,总喜欢告诉别人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对待别人,如何为人处世,到最后总是适得其反。

诚然,别人这么做有可能是好心,是为了帮助别人,但为什么别人会不喜欢、听不进呢?

那是你无意中用了“说教者句式”:

说教者句式1:

你为什么不试着跑步呢?

你这样问,等于是在逼他找“不”的理由。他会告诉你许多自己不想跑步的原因,来证明自己“不跑步”是正确的。

所以,含有否定的反问句式要少用。

说教者句式2:

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看似你询问对方,想要帮助对方;实际上呢?

如果对方回答:

因为我觉得跑步累——你会说“累不要紧的,你一开始不要跑太多,一点都不会累的”;

因为我没时间——你会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你挤一挤就有了呀”;

因为我觉得跑步对我帮助不大——你会说“体力都是慢慢地锻炼出来的……”

总之,无论对方讲什么原因,你都会找到相应的理由自然地去反驳。你肯定不会在对方说没时间跑步后,你告诉对方“那你别跑了吧”。

学校里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学生说出理由后,老师会放过他吗?不会。老师这样问不是真的想知道学生不做作业的理由,而是对学生不做作业这件事表示愤怒。

如果学生说,“我忘记了”。

老师会说什么?“那你怎么没忘记吃饭?”却不会说,“你忘记了?那我原谅你了”或者“下次不能忘记了。”

实际上,“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很笨,才会被这种理由困住”,所以,在你一个个反驳对方理由的过程中,都在加深他的反感和抗拒。

他说挤不出时间,你说一定能挤出来,说到最后只能让“困难”更困难。

说教者句式3:

假期作业你应该在开始几天就赶紧把它写完,剩下的假期不是过的更轻松吗?

类似这种话更能激起一个人的反驳机制。

永远别告诉对方,他该有什么感觉,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别人以说教者的姿态指点他。

说教者句式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极易激起人们的反驳欲望。

比如,“你这人干嘛老是拖拖拉拉的?早点把事情做完早点轻松不好吗?”

虽然这话有道理,但你听了是会乖乖照做,还是有种逆反心理?是不是下意识就有种“我干嘛要听你的”的感觉?

所以,在说话时不要让自己的语句引起对方反感,激起对方的下意识的反驳。因为人天然有自我保护意识,当你的话让他觉得具有攻击性,让他有了防备,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就想反驳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讲话别人总听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