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还是那座山,篱笆墙影子还是那么长

图片发自App

70年代。

除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什么都缺,特别缺吃的。

特别缺吃的里面,最缺的就是猪肉了。

那时候,只捎你一句与猪有关的话,如,猪八戒、猪瘟、猪宝宝,人们就纷纷围过来问个究竟,只要你提到猪,人们的脑海里就浮现一块一块肥肉,目光中闪烁着一块一块黄灿灿的香飘飘的东坡肉。

我们大山里的村上。

人们家里养的猪是一项微型综合产业链。那时候养猪,得先挖一个四方形的有3D效果的粪井,粪井上盖上三块大木板。

    不要四块大木板的, 

  四与死谐音,不吉利,

  养的猪宝宝易夭折

      或不易长小子长肉,

    瘦痩长的细脖子纤腿的,

  或瘦白嫩或瘦帅高,

  好看是好看,

        好看又不能当肉吃。

三块大木板拼成了四边形,四边形周边围起木栏,木栏上空搭着稻草屋,低矮猪圈大功告成。

地里的蕃薯藤和叶子割回来喂猪,猪粪便储到井里就是农家肥料,农家肥料挑到田里去了;猪,养肥了到哪去呢?

有一首陕北歌曲欢快的唱到:

猪呀羊呀

送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

不像现在,家里养大了一头肥猪,我想高调时,呼朋唤友,哪个早上杀猪就哪个早上杀;我想低调时,那一夜三更时捂住猪嘴了自己动手杀猪,爱啥啥的。那时候,如果家里只养一头猪,养肥大了首先要交任务去的。上交了指定分量的,还剩下来的就可以自己留下来吃。

家里养的这一头猪,养的瘦弱皮包骨头的、患猪瘟的、出意外的,如猪跳下粪井淹死的,就没法申请上交任务了。这头残猪,家里的就可以留下来吃。

              挖个深坑?

        拉这头病残

      死猪去深埋?——这种稀

      事儿少有;

      顶多是将这些猪肉

    煮的久一些,

    煮得熟透一些,

    或许腌制肉有多加

    一些盐巴。尽管是一种冒着

    生命危险去分享食物。

熊孩子就是熊孩子,看眼着自个老娘养大的这头肥猪就要上交任务了,并且刚刚足够上交的分量,没留下家里自己吃的了。

熊孩子动了歪脑筋。

长着一双锄禾日当午的粗手,熊孩子不可能挥手即招来猪瘟邪风,熊孩子动手制造意外:

熊孩子想到了猪栏里的那三块大木板。

第一个腊月天。

天黑了,空气冷得指尖发麻,熊孩子摸黑走进猪圈,撬起并挪走了猪圈里的第一块木板。第二天大早北风呼啸着,熊孩子走进猪圈,看到肥猪缩睡到剩下的那二块大木板上去了,猪没跳下粪井!真是个不幸。

第二个腊月天,

天黑了,下起了绵绵冷雨,熊孩子在猪圈里撬起并挪走了第二块大木板,这时,撬板声惊到屋里的老娘。

老母亲骂声奏起!

熊孩子消失在冷雨夜中。

第三个腊月天,天亮了,天空湿冷着,熊孩子未归。老母亲在满村上的稻草垛堆里寻找熊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还是那座山,篱笆墙影子还是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