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情绪安全落地

情绪是什么?是喜怒哀乐,还是心平气和?



其实,我认为,情绪是人所有的感受。情绪是天生气质的具体表现,是心理感受输出的渠道之一。


焦虑,怕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负向情绪了吧。人到中年,各方各面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只进不出的情绪让情绪盒子分分钟要爆炸。情绪没有对错,只有表达方式的合适与不合适。不合适的表达方式,会让情绪像炸弹一样,无法安全落地,所以我们需要【情绪管理】,让自己的情绪安全落地。


其实我还算能够准确得识别和觉察自己的情绪,但是没有太行之有效的方法疏导;但是我深知:情绪只能疏不能堵,行之有效的方法太重要,学习专业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身修为的提升。特别是在管理情绪这个事情上,完全可以用“历劫升仙”来形容:不生气不恼怒,平心静气每一天。


林祺堂老师谈到的情绪勒索问题是很神奇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让我想起了一种心理犯罪:就是利用他人的心理依赖或内疚情感,去暗示他人实施犯罪行为,而自己置身事外。其实在生活当中,情绪勒索的影子无处不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除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他或多或少的都会产生摩擦,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上课的时候,我曾经问过林祺堂老师一个问题:“情绪勒索有没有正向的作用呢?”老师耳目一新,说自己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如果仔细想想,情绪勒索也是会有积极作用的,那就是促使被勒索一方认真探索问题的真实面目。其实,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些许答案的,只不过考虑的角度比较特殊,没有从老师上课使用的案例角度分析。我想到的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父母以爱的名义教育孩子,如果这个父母足够豁达足够睿智,那么这个孩子会“被勒索”的很健康,完全可以成长得幸福快乐;相反,如果这个父母的爱是狭隘并且自私的,那么这个孩子会“被勒索”的很病态,他的成长过程一定是痛苦并且没有希望的。


最近,我还接触到了一个新鲜事物——叙事疗法。这也许在行业内并不是什么新近的事物,但却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我做了很多功课,这才发现其实课堂上短短的一个小时甚至连基本概念都不够阐明,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疗法,一时半会是消化不了的,这也是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探索和提升的方面。


我也很喜欢林祺堂老师涉及到的“正念”:感受当下,不批判不否认,与真实的内心对话,接受就好。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我帮助自己最有效的去平和内心、改善情绪的方法了。举个例子,这也是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的事情:给孩子讲题。只要是辅导过孩子学习的家长一定深有体会,那绝对是亲妈和后妈的瞬间身份转换。幸运的是我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自己的愤怒,然后告诉我自己:我很生气,真的很生气,我承认我很生气!说几遍之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愤怒,也就几秒钟吧,真的也就不那么生气了。及时“正念”,可以让我及时降低负向情绪的等级,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不至于产生伤人伤己的后果。


其实我最初选择学习情绪管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环境下,父母都快要变成超人了:又要能挣钱,又要有时间陪伴;又要能批改作业,又要能培养兴趣爱好……不焦虑才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_卫灵公》轮不到现代家长们忧国忧民,一个孩子就足以让家长劳心劳力了。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资治通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爱,让现代家长们忧心忡忡。做一个智慧的人容易,做一个智慧的父母真心不容易,因为“父母”这个身份的自然属性,爱之深责之切,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难的教育;身教胜于言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所以我需要工具来管理我自己,需要专业知识来武装我自己,需要不断修正我自己~~那么,就需要不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


李献云老师提到的“自动化思维”在面对来访者时我经常会遇到,但其实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对于一个心理师来说,我们这个专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辩证的看待自己,经常把自己当来访者看,能很有效的进行“自我批评”从而改正不足。



个人认为:情绪管理更是一门学问,不是一个专业知识,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情绪,没有固定解决的模式,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是心理问题的显现而已。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进门就将自己对号入座说自己是抑郁症,直接让我进行疗愈,我就笑了,告诉她:“亲爱的,如果是真的抑郁症,就应该去医院采取药物配合治疗了。”这其实说明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大家对自己的情绪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也从侧面说明了情绪管理的知识真的需要向大众多多普及,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涉足这些领域的学习,以“救人自助”。


这就要从第一步说起了:情绪是什么?我们认识情绪吗?我记得我第一次说出的情绪名字也不过十种而已,细细划分后才知道原来情绪有几十个名字呢!如果我们真正认识这些情绪了,再将他们分类管理,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课堂上老师们讲解的都是基于实际案例的理论分析,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案例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一个解决办法是相同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内化这些理论知识,建立自己的模型管理自身的情绪,也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处理来访者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赘述什么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疑似神经症或异常心理疾病这样的概念了。)


回顾所有的情绪管理学习过程,有对新鲜事物的接触,也有对已知事物的翻新;有对知识储备的提升,也有对已有知识的温故而知新……感受颇深。在某种程度上,情绪管理和心理问题密不可分,心理问题是一个遗传性的、相对稳定的人格体现,所以进而产生的情绪表象也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预测的。正如我对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一样,有很明确的目标。除了应对已经产生的情绪问题,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些积极的正向的情绪,提高自身情绪的自主力去预防问题的发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我们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控制我们的心态、情绪与行为去决定那10%之后发生的90%。这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超级简单的说明了基本上认知决定一切,与中国古语中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不谋而合。(又一次印证了我大中华的千年文化和文明传承是多么重要。)


客观的环境和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不可控的,那么,就让我们从调整自身做起,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变:没有积极的态度就创造积极的态度,把消极的态度转换为积极的态度!


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认识他们,不能友好地和他们相处:要知道负面情绪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能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就像焦虑是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担心和恐惧一样:既然身体给了我们焦虑情绪的信号,我们就可以去找寻到底什么是问题的源头一样,真真正正地从根本解决问题。


没错,知识真的是力量!学得越多会发现自己不懂得越多,越学越充实,越学越想学。我愿尽微薄之力将自己所学扩散出去,回馈社会!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己的情绪安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