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心理课4》

1.完美主义:对充斥于生活的失败的一种失能性恐惧,尤其对我们最关心的方面。

每个人都讨厌失败,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完美主义者的特点在于失能性恐惧:失败对有完美主义的人来说,是一种削弱他们,使他们停滞不前,让他们不敢尝试,不敢冒险的恐惧感。

2.生活在每个地方的人,都在不断的遭受打击,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常常不是直线,而是充满了各种曲折。

经历再多失败,要相信,你已经快到达目的地了。

3.苛求完美者总是关注没做到的事,比如潜在的失败或者已有的失败。

苛求完美者从心底恐惧失败,怕自己把自己视作失败者,更害怕别人把自己视作失败者,因此不去把失败当成是一种反馈,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他们一心只想着直接到达目的地。

苛求完美者只有短暂的快乐,就是达到目的地的时候,他们总是活在压力与忙碌中。

我们要做力求完美者,无论目标是什么,都享受过程,享受走向过程的每一次进步,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接受现实是曲线组成的,并经历曲折,走向成功。

力求完美者不会半途而废,或者只看重结果,不只是关注短暂的放松,而看重长期的满足感。

4. 苛求完美者容易“不成功便成仁”,例如需要控制饮食,然而此时有一块蛋糕在面前,你尽力控制不吃,然而最终失败,你风卷残云般快速吃完。

这不是忍不住了,吃一片吧,而是要么完全不吃,要么大吃特吃——不成功便成仁。要么交最好的论文,要么不交,要么考最高的分数,要么不复习。

有时候我们需要完美主义,但是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苛求完美者容易陷入各种失调,比如饮食失调。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重上几斤又如何呢,犯点错误又如何呢。

5. 苛求完美者不容易完全接纳自己,同时在感情上也会受到影响。完美主义总是处在防御心理中,无法处理和接受外界批评,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如何看待世界,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我们就容易对他人要求太高。如果我们以完美主义来衡量他人,失望就会无可避免。那会令人沮丧,减少对伴侣的认可度。

完美主义会导致压力和焦虑,会使人感到疲惫,当我们在失败的阴霾中待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就不大可能会采取行动,造成耽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如果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

6. 使我们拥有更多运气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尝试新事物,尤其是细节上的。生活中细小的变化会带来更多运气。苛求完美者与之完全相反,苛求完美是创造力的死敌。

7.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任务可以通过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完成,选择你思维最活跃,最高效率的时间完成任务。

8. 完美主义的起因:

外界影响:完美主义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受到的心理图式形成的,达成某个目标——受到嘉奖。努力的过程,尝试很少被鼓励与认同。

另一方面,我们常说要鼓励孩子,但是如果总是对孩子说“你好聪明”“你真是个天才”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完美主义,强调天生的聪慧会剥夺孩子对成功的控制,也没有提供给他们面对失败的策略。如果总是夸奖一个孩子聪明,他会认为如果自己失败了就变得不聪明了,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应该强调过程,鼓励孩子的付出与努力,鼓励孩子成为力求完美者,这样他们会更加关注过程和努力,对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9. 如何克服完美主义,渐渐成为力求完美主义:

首先,要有自我认知。感受自己的防御心理,告诉自己这样不好,会伤害亲密关系和感情。或者告诉自己说:试试失败是怎样的,看看我是多么害怕被别人拒绝的,看看自己多害怕尝试。

积极接受,关注自己,了解自己,尝试改变,奖励自己。这是个进步的过程,接受完美主义可能会永远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只要努力进步就好了。

让自己放下防御心理,试着找别人给自己一些不好的真实的评价,或者将自己放入容易受到负面反馈的新环境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大学心理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