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 | 读万卷书,不如先学习一些套路

小朋友一回家就愁眉苦脸地说今天的语文考试太难了,复习了一晚的古诗文结果加起来一共只有三分,其余全是课外的,还都是看上去很简单却无从下笔回答的那种。其中的语文的材料阅读题是让大家为一位外地来苏州旅游的大爷设计一条从吴中区到天平山的线路,并让大爷在有限的时间里参观到范仲淹纪念馆并游览天平山主要景点。小朋友吧啦吧啦抱怨说他都两年没去天平山了,天平山什么样的都不太记得了,哪里知道怎么出行,范仲淹纪念馆又在哪里……

如果小同学题目复述准确的话,我想这道题应该是让大家设计一条绿色出行线路(地铁plus公交的那种),并cover到天平山的几个主要景点,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义园到观红枫,再从天平山庄到纪念馆,有可能再爬个一线天打道回府。

本题的设计初衷肯定是引导孩子们更关注城市人文,历史变迁,这符合‘大语文时代’的改革方向。想想的确很不应该,作为一个在苏州长大的孩子,连这个城市著名的几个景点都说不出所以然,一方面是知识积累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无奈,世界那么大,世界也那么小,小的只剩下一方书桌了。整日面对题山题海,每个周末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卷子和上补习班了,但凡有一点业余时间孩子们更爱的是补觉、打游戏和刷手机,有限的运动项目也是和跳绳、跑步这些考试项目挂钩的,能去或想去走进大自然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记得教育部的某位领导曾发言,大意是改革后的语文试卷要让百分之十五的考生做不完。此改革的初衷大约是想通过增加语文考试阅读古诗文的难度来促进语文学习,美曰其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翻看了一下现在的语文课本,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文的确增加了不少,古文也是篇篇要背诵,字字要落实,还有所谓的名著阅读,题目已经细到考察某某说了一句什么话,XX动物是蝉的刽子手之类的了。我家小同学这几年基本都是囫囵吞枣,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的。这号称的语文素质教育,实在和减负背道而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既没有时间阅读,也没有时间旅行,更没有时间去实践出真知。学霸除外,历年语文高分学霸的心得体会永远都是多读书,是因为是他们不是普通孩子,他们思维活跃对文字敏感,这个是天赋,读书和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普通孩子想东施效颦,多读书提高眼前的语文成绩,常常也会无从下手,收效甚微。坦白说,语文学科主观性太强,素养和成绩有时是两回事。

为了避免沦为15%的那类,让语文少拖后腿,对普通孩子而言,重点只能放在训练考试技巧上,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读看不懂的书。所谓读万卷书,不如先学习一些语文套路。文章精不精彩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摩出题者的意图(非作者本人的意图),三步肢解文章,找出考点(几分答至少几点),再套用答题公式,使之面面俱到,这样才可以在一篇短文中解读出别样风采。对于阅读题,平时练习后要对照标准答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在题海中培养出思维套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作文就不需赘言,套路就是有技巧的借( chao)鉴(bian)(抄+编)走遍天下。平时拿个小本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大至时事热点,小至街头广告都记下来,还有各种名人轶事,精选名言,在润物细无声中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有限的文采。最近看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就不错,很多素材观点可以借鉴。(奇葩说太角度清奇了,有时候不够正能量)

再正能量一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使是套路,潜移默化中必然有收获。而且语文本身是为了表达,表达爱,表达美,传递精神,传播希望。只要能运用文字去传递给这个世界你的观点想法,就是成功了。

以上是一位陪读老母亲有感而发的小小总结,虽然自己的娃都没套路好,还是得在这个大语文时代自我激励一下。

哦,别忘了补习班和各种秘籍,继续学习语文套路。

在此又想到了跳绳焦虑的文章,当跳绳都有了上万的培训班,学习语文套路实在是不稀奇了。期末考试最后一天,孩子们加油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学习 | 读万卷书,不如先学习一些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