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回答】
我有疑问,当别人夸你时,你如何回应?
当别人赞扬我,我会不自在,就是“哪里哪里,没有没有”。真不是谦虚,更多是担心下次没做好。
卢森堡博士会去倾听沟通具体的事,感受和需要。
生活中,感觉运用有点别扭。
这是一凡麻麻的文章回答。
[https://www.jianshu.com/p/fdcdbdcb7efc]
【2问题和回答】
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源于一次亲戚的夸赞:
某次帮一位亲戚做一张财务表格,加班加点,当把整完表格上交给他时,亲戚说:“还是你大学生厉害。”
当时我听了,没有半点开心,只感到担心,我下一次没做到他的预期怎么办?
似乎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我张嘴就回答:“没有啦。我怎么觉得读大学也就那样,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老板立马回应:“不会啦。不然你也去流水线工作试试?”
我们似乎在争执对方的谈话内容了,而视而不见感受情绪。短暂的尴尬沉默之后,我岔开了话题。
关于一凡提到的回应夸赞的中策: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举例:
“你这分报告写得很好。”
第一句话我会这样回应:谢谢你的夸奖,我很高兴,我看重鼓励、肯定和认可,同时也很满足,我的付出被看见和理解到了。
所以,面对夸赞,直接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吗?我的感受可能是担心厌烦,需要真诚。
当我听到夸赞,我可能感受到担心,厌烦,或者无感。人家会站在裁判高点来评判你,有两种可能动机,一种是关系上试图控制你,比如老板下属,父母孩子,一种是纯粹赞赏。目前我们来谈第一种的各种回应。
自我膨胀
我真那么好啊!
假谦虚和真不爽
~哪有哪有?没有没有。应该应该。
~担心:下一次做不到怎么办?
~不舒服:对方是不是有企图/期待?
比如父母夸孩子成绩不错,孩子可能直接顶嘴:你们是不是每次都想要这种成绩?
种种反应,都让自己活在别人的嘴中。
【一凡麻麻回答】
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区分,你是想跟她建立关系,还是只是当做陌生人,只会有一次的接触。对于陌生人虚与委蛇,敷衍了事,可能会更加节省时间。但如果是想建立关系,特别是长期的关系,那么这时候你不用忍着自己的不耐烦,一定要诚实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当然,这里你不要加上自己的猜测和评判,比如对方就是想怎么样,对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3自问自答】
感谢回答。再问:能否把厌烦和担心转化为其它感受?
~观察:没有感受和需要的夸赞:“你报告写得真好”。
~评价(猜测对方动机):他是不是想操纵我,要求我下次也这么好?万一我下次写不好,怎么办?
~感受:厌烦,担心,失去做事的乐趣。做事,由主动转为被动。
~未满足的需要:真诚,心的联系。
转而专注需要。你不会去猜测对方,而是感到困惑。
-----------------华丽丽分割线-----------------------
当你觉察自己厌烦担心时,把注意力从评价对方转移到自己的需要上。我需要真诚,需要与对方心与心联系。当我评价对方时,我就没有能量专注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感受是闹铃,感受的根源是需要,在提醒我们是否关注自己的需要。
~愤怒,你选择指责他人。
~内疚,你选择指责自己。
而厌烦和担心,正提醒我们在指责他人,在评价。
所以:面对简单夸赞时,我感到厌烦是因为我告诉自己他们想操控我。我未被满足的需要是真诚,坦诚表达。而对方并未提示自己的内心活动,你不不知道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当你专注自己的需要时,厌烦的感受可以转换为“困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应夸赞。
“我感到有点困惑,你能告诉我,我具体做了什么对你有帮助吗?”
“看到我做这些,你感到踏实/欣喜。。。吗?”
“我做些事,能满足你什么样的需要?”
你也可以,把头脑中的猜测化为一般疑问句,去倾听对方的需要。因为往往对方也不明白自己的需要。
你感到欣喜,因为你看重工作效率,是吗?
假如没有将评价转为自己的需要,而是直接说出因为头脑预判想法产生的情绪:厌烦,担心,会让对方急于辩解,疏远了彼此的心。
【4自问自答】
面对夸赞和感激,侧重点是什么?
A.听到他人不提示内心的夸赞时,你主要是运用倾听,去找到“观察,对方感受,对方需要”,来看到自己为对方生命作出贡献。
B.当他人表达感激,已经说明你做的事给他的内心带来什么感受,满足他什么需要时。因为对方已经帮助我们看到自己力量对他人服务。你就可以直接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一同跟对方庆祝生命给予的美。
C.要做到观察,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还未察觉时,你就已经在评判了。
怎么办?重新回到观察,重新去区分你的观察和你对观察的评价,去区分自责和指责引起的感受和专注自己需要的感受。
不断地回到你的心,他的心,去专注你的感受和需要,去专注他的感受的需要。
最后再开口去表达。
从头脑的评价到心的感受和需要,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头脑装着最脏的想法,
心住着世界上最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