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TCK】不要让Ta 真的成为“孤岛”!(上)

      记得《岛上书店》里描写的那个维多利亚风格的小书店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那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书是连结所有人的纽带,为岛上的人们带来转机,帮助人们走出人生困境。

但对很多游走的TCK孩子们来说,他们切实的感受如他们的诗中所追问的“我是一座孤岛,也是一个联合国!谁能懂我?”

    今天,人们穿着同样款式的衣着穿流在不同的城市、国家之间,国界悄悄的淡去,互联网社交将世界互联、拉平,全球化似乎已然形成,怎会还有“孤岛”?然而,在各种社交平台(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等等)上,却有越来越多的TCK开始关注、探讨自己属于哪里、适合哪里的话题,与此同时,在华人社群中,争论着 “香蕉人”的各种问题。

    在这里,继续分享养育TCK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困惑,与读《Third Culture Kids》和《跨文化传播》中的收获。在继文化冲击(文后链接前期《文化冲击》)之后,说一说针对以上TCK的“我属于哪里”的自我文化认同的一些整理。希望作为父母的我们能从中看到提前介入点,不要让Ta真的成为“孤岛”。

    身份,是一个人在青春期内形成的身份特性,也就是自己是谁、属于哪里的自我身份认同,它起源于家庭,在与他人的交际互动中得以形成,从家庭、身边的社会群体中学习,通过家庭和社会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形象,并逐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那么,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国际迁徙中,他们的世界观虽会因文化冲击而有所转变,但他们基本的价值体系,文化认同、亲密关系等往往已在迁徙前的母文化中基本形成。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有清楚地的身份定位。例如:很明确自己是居住在另一个地方或文化中的韩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肯尼亚人,印尼人或者中国人。 虽然我么们有时候回到大天朝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是陌生人,但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根本不变。

对于单一的文化背景中,建立完整的自我身份认同机制已然不易,然而对TCK来说,在他们的发育成长期里,还要应对不断的文化冲击风暴,可想而知这些加码的诸多挑战、和自我身份的复杂性让TCK置身于怎样的处境,正如同安徒生的寓言《丑小鸭》找寻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

当孩子带着已知及旧有习惯进入到新的环境中,就可能"不合时宜"的行为而被本地人取笑,这种“取笑”给孩子来的不自信,让孩子从一种文化平衡中跌足于失衡状态,有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无法体察到其中的原由,有时候甚至父母也未曾留意孩子 的“不知道”或“不合时宜的行为”。

    那么相信我们看了以下图中美国学着给出的文化冰山模型(不管是HR领域,还是心理治疗领域,还是文化领域这座冰山都很热),我们就很容易看见文化冲击中,就如同与冰山相遇,我们将会遭受怎样的创伤,以及重创的根源在哪里,正如泰坦尼克号的船员没有看见冰山下的那部分一样;另外,我们又可以据此向前看孩子未来的文化冰山又会怎样?我们如何避免与孩子未来的冰山相撞,如果帮助孩子看见自己和他人的冰山?,这就是我们作为TCK父母的要完成的第一步:建立文化认同意识,在文化冲击中帮助孩子和自己,保持对自我、他人及周边的文化冰山的觉察。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大多还无法去了解这些文化理论,又怎能“理论指导实践”自主的去自我认知和构建自己的文化平衡体系。他们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的一点一点的试错、学习中不断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充斥着以下列举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数的正确参与进来,一方面给孩子在自我身份认同的探索之旅中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与孩子保持同频,积极的去搭建与孩子岛上沟通的桥梁。

家庭:在跨文化中,父母的家庭行为以及教育理念、三观等可见与不可见的母文化影响持续存在,其中很对父母在国外会坚持一些母文化的教授,而在身处异乡或字面意义上的母文化与脚踏实地、亲身体验的的母文化又有着诸多不同。另外整个家庭本身就处于文化冲击之中,这种家庭内部的影响又被外部影响所冲击,整个家庭如何能够一方面同心协力的去面对外部的冲击,又能有效的维持内部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家庭需要共同面对和筹划的问题。

学校:如前期《TCK择校》中介绍的每所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学校文化不同同,即使同为国际学校,学校的教学理念也会完全不同,也无法保证跨文化的国际学校都是标准的国际化,例如现存的英、美教学体制的国际学校之间的不同,以及他们对于中国人来说,所教文化偏重于西方文化。(插句话: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外遇到国际化水准的中国国际学校呢?)

同伴,对TCK来说,孩子的同伴更多的来自于同学,和父母所在公司社群中的孩子,对于前者,父母选择了怎样的学校,基本也为孩子选择了同伴的大致范围。而后者,特别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小伙伴们在文化认同上得到最初的欣慰。

媒体:各国媒体开放程度不同,以及媒体的视角和观点不同。以及互联网的随手可及,这些对TCK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家长上心。另外,感谢这个互联的时代,让孩子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与远在天边的母文化进行实时互动,这一点也是在帮助孩子回归母文化过程中功不可没的一部分。

本土文化:对于频繁变动的TCK来说,不深不浅的本土文化接触,语言及社交群体等的局限性让很多人无法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但同时在家庭为孩子在本地聘请的保姆、各类家庭辅导教师等在文化上存在很多与父母对孩子影响相似之处,但父母在聘请本地人时,不要忘记自己有选择和要求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世界表面看上去更加趋于大一统的的冰山上,我们的衣着,语言,处事行为,甚至一些信念都逐渐趋于一致,而事实上TCK们在家庭的母文化,学校,同伴,本土文化,媒体等多文化排列组合中挣扎着形成更为复杂的冰山之下,如若仅基于冰山上的一致做出对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期待,那冰山下的冲撞只会将彼此推离的更远,成为真正的孤岛。

---------感谢阅读,下期再续-------

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让更多TCK父母关注并加入我们一起结伴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TCK】不要让Ta 真的成为“孤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