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杉老师版论语,就一个字,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的第一句,这本书一半在这第一句话里面,第一句学明白了,终身都会学,第一句没学明白,这本书也不用读了。

程颐说,读圣人书,要对每一句话,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学以润身,放自己身上,切己体察。

学习,什么是学?什么是习?

《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就是模仿,我要学他,就是效法他,模仿他。

学习《论语》,就是模仿孔子,孔子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孔子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这就是模仿。

图片发自App

模仿,是学习的根本,因为模仿是行动,不是空谈,是照着去做。模仿定律,就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根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在于修身,只要我做好自己,别人自然会模仿我,从一家模仿,到一国模仿,到全天下都模仿。

所以万事只在率先垂范,我做到了,下面的人自然跟上,这就是领导力。

我如果没做到呢,上梁不正下梁歪,肯定天下大乱。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不听我的,一定是我的表率还不够。

儒家是君子之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指在上位的领导者。所以儒学,首先是学习学,怎么学习;然后是自我修养和领导力。这是我们学《论语》主要要学习的内容。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他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

1、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2、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这模仿三定律的前两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学原理。

所以,学,就是照着做,学《论语》,就是一句一句地落实照着做,不愿意照着做,就不要学,浪费时间,你愿意按谁说的做,你就去学谁。全部时间花上去都不够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愿意照做的东西上。

有人说多学点不好吗?了解一下嘛,增加一点“国学素养”。

不好。我们小时候教室挂的标语“学海无涯苦作舟”,原话是庄子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原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非把自己累趴下不可!要聚焦。不准备做,就不要学。

图片发自App

照着做,就是习,学习的习,不是复习,是练习。

我们到不了治国平天下那位置,但你总有一个家庭,有公司,有客户,有一个小团队,你从《论语》的自我修养和领导力之学里面,真的学到了,用上了,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你的小团队,改变了公司,改变了客户,周围的世界都回报你,你就改变了世界,这时候不亦说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华杉老师版论语,就一个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