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可以算殉国吗?

景山公园东侧,有一遗迹——明思宗殉国处。

思宗皇帝在大顺军攻入皇宫后,于煤山自缢的故事,是少有所闻的。只是近日漫步至此,忽有所思,觉得总有一些不对劲儿。

殉国,一般通俗解释是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生命。思宗皇帝自缢身亡,符合这种情形吗?

276年前,即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布《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之时,申明北伐大义,说“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但是,高喊“救济斯民”口号的朱明王朝真的言行一致吗?

1644年,李自成进军北京时也发布了一篇檄文《大顺倡议天下征讨无道檄》,对朝廷暴政的声讨字字铿锵,“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

一边是“救济斯民”的开国口号,一边却是“严刑重敛,民不堪命”的百姓抗议,大明王朝距离立国初衷已经渐行渐远。

文人郑廉的《豫变纪略》详细记述了农民军在河南的发展情况,农民是被沉重税负、灾荒逼着竞相加入起义军的。崇祯十一年到十三年,在川陕鄂流窜的李自成,带领一千多人进入河南,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到了好几万人,正如民间传唱的那般“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这很能说明人心向背问题。

天下百姓从贼如流,最后直接推翻了朱明王朝。

按照某些说法,崇祯尚且算作英明的皇帝,明朝灭亡似乎与之关系不大,尤其是自缢前还给李自成留下了那封“感(虚)人(情)至(假)深(义)”的遗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似乎给他营造出一种爱民如子,最终却因暴民作乱被逼自尽的“君王死社稷”的印象。1944年,崇祯自缢300年整,故宫博物院曾在崇祯自缢的老槐树旁立碑,称其人为“英主”,赞其事曰“殉国”。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酿成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祸患,一般认为是天灾人祸并举,事实上很多天灾也是人祸所为。

明末灾荒严重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频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失修,但崇祯对兴修水利的态度却很奇怪。

顾城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记载,当时东南闹水患,崇祯问为何不修水利,大学士周道登说修理需要钱粮,崇祯一听朝廷要花钱,就默不作声,最后在“修水利扰民,朕不愿扰民”的幌子下放弃了兴修水利。

崇祯在节省国家用度上的吝啬,也是最终牵扯出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的,就是裁撤驿站事件。这件事发生在崇祯登基的第一年,主张裁撤驿站的兵科左给事中刘懋,后来给崇祯上折子说,各省一共给朝廷节省了六十八万五千七百二十余两,这还不能保证是否存在夸大之嫌。

为国家节省六十八万两白银,看起来数字不小,但相比大明朝廷的各项开支和皇室内帑中的巨额积蓄,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从万历皇帝起,老朱家的当家人已经习惯跟老百姓争利了。

据史料记载,1602年,也就是万历三十年,大明朝廷最大的财政支出项是供养皇室成员,耗银1526万两,占财政总支出的52.89%,而当年朝廷拨发的赈济却只有13.8万两,只占财政总支出的0.48%。

到崇祯年间,老朱家的子孙又不知繁衍了多少,这笔供养皇室的钱就算不增也不会少。当时,全国除了江浙财赋区之外,大部分土地都落入了宗室手中。福王朱常洵在河南占地两万顷,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福王宫内穷奢极欲,宫外却是饿殍遍野。

皇室供养耗费惊人,社会赈济可怜巴巴,但崇祯对百姓和民间的搜刮却前无古人。崇祯三年,加派辽饷;崇祯十年,加派剿饷;崇祯十二年,又加派练饷。前前后后不到十年,老百姓身上多了一千六百七十多万两税负,是以往的一倍不止。

不体恤百姓疾苦,只知横征暴敛,没有赈济,没有安抚,崇祯已经不是在割韭菜,而是连根拔了。崇祯十三年,全国大灾荒,农田颗粒无收,饥民大批死亡。崇祯十四年,河南彰德府武安知县在给上级的汇报中说,“本县原编户口一万三十五户,今死绝者八千二十八户”,80%的家庭全家死绝。

万历年间,漕运总督李三才曾劝谏明神宗,“奈何陛下欲崇聚财贿,而不使小民享斗升之需;欲绵祚万年,而不使小民适朝夕之乐”。相比崇祯的行径,李三才这话真是说早了,崇祯通过增加税负的方法来筹集军费剿灭农民军的做法,最后是朝廷税基越来越薄,农民不辞千里投奔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在崇祯的帮助下兵源滚滚。

崇祯空前疯狂地敛财,都用做军饷了吗?

不然。

崇祯九年,思宗启用孙传庭为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时,仅仅拨银六万两。明朝供养一个士兵,一年的工资加上盔甲等装备消耗,大约15两-20两,也就是说给孙传庭的军饷,只够他招募三四千新兵一年的军饷。

朝廷动用数省兵力,折腾了七八年都没剿灭,靠这几千人,一年就能剿灭?崇祯之吝啬、急躁、浮夸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精打细算”、“搜刮民间”,崇祯真的没钱吗?大顺军打进北京后,缴获崇祯内帑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而这些钱,只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赈济灾民,或许就根本不会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这就是那个以勤政、节俭著称的朱由检。崇祯,其实是自取灭亡。

当然,还会有人说,君王死社稷,何等悲壮,总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问题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坐等成为李自成的俘虏,被枭首示众?

最天真的想法是,崇祯应该逃到南方,还能保住半壁江山。

先不说大明王朝人心尽失,大明王朝的官员非正常死亡率在历朝历代应该名列前茅,满清南下之际投降的官员、士人不计其数,根本缺乏抵抗的群众基础。

就是崇祯本人,刚愎自用、狐疑不决,也比不了当年的宋高宗。杨嗣昌、陈新甲先与金求和、再戡平内乱的计划,因崇祯缺乏乾纲独断的魄力而破产;信任太监,致使名将卢象升无辜枉死,胡乱指挥致使孙传庭战死,也跟他那重用孙承宗的木匠哥哥朱由校没法相比。

况且,中兴大将岳飞、韩世忠、吴玠何在?

朱元璋的北伐檄文,谈及元朝必亡,说“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明朝灭亡,不也是不修仁政、天厌其德而弃之吗?加速明朝灭亡的,不正是那个自认为勤政、无辜的崇祯吗?

君王,也被称作君父,即是天下臣民的父亲,最后“儿子们”起来反抗“虐子”的父亲,这样的父亲能称作慈父吗?一个被自己的臣民抛弃的皇帝,走投无路而自杀免辱,能算是殉国吗,崇祯不过是给朱明皇族殉葬罢了。

鹿台自焚的殷纣王,没有人说他殉国,在民众高呼声中被砍头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没有人说他殉国。为何崇祯就算是殉国,他自缢之前的遗言,阐明自杀的理由“无颜见祖宗于地下”,但他是否想过有脸面对天下百姓呢。

这样的一个差劲皇帝,死得耻辱,却博得“殉国”美誉,不是很荒谬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可以算殉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