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可钟情 @以色列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印象在 100 毫秒内就会开始组建,第一印象在几秒到几分钟内一旦组建成形,再过几小时、几天、几个月时间,都难以改变。

每一个陌生的国度,于我,第一天的遇见,第一天的感受,历久弥新。



为你,耶路撒冷!


by Tsltan Tasi

为什么要去以色列?因为耶路撒冷!

为什么要去耶路撒冷?不需要理由!

或者是有太多的理由,为你,耶路撒冷!

2015年10月1日,适逢犹太人的住棚节。每年的9月底10月初为期7天的住棚节是犹太人纪念祖先逃离埃及后,为返回上帝的“应许之地”,在旷野漂泊四十年期间的帐篷生活。

这天,向着耶路撒冷,开始了我的漫漫长路。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归之路。

我从约旦的边境城市亚喀巴陆路进入以色列,亚喀巴市区距离两国边境口岸其实并不远,但是无公交车到达。 早上7点,从酒店坐出租车十几分钟便到达口岸。时间尚早,过境的人并不多。

从约旦的Wadi Araba这边出境,首先要在窗口缴付离境税10约旦币,得到一张可撕式的一式两份单据。然后,移步隔壁窗口,递上护照敲离境章后取回,再往前走,是最后一道闸门,有官员收走其中一联的离境税单,此时会看到“GOOD BYE”标牌,再见约旦。

by Jason Blackeye

继续前行50米的样子,就到了以色列关口。以方官员基本严肃脸,行李和人身安检及其认真仔细。

虽然行李检查会把你的行李翻查了个底朝天,但是检查完毕后安检员基本会很有耐心地在你面前给你按原样放置好行李。轮到我的大背包,倒霉的安检员感觉怎么也无法按原样给我装回去。互相给了对方一个“无奈”表情后,我很识相地主动取过放着我行李的托盘,自己闪一边,慢慢装包。

经历我遇到过的最细致身体安检后,离开安全监测屋来到护照检查处,隔着窗口,面对端坐在窗口里面,已然换身为哲学大师的入境移民官的三大哲学考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by Toa Heftiba

进入以色列境,配制武器的军警数量明显多了起来,口岸接触到的军警大多表情严肃如临大敌,能感受到以色列人的高度戒备。

边境口岸以色列这边叫做YITZHAK RABIN,也是没有公交往返埃拉特市区。有出租车来到下客后赶紧上车,不用开口司机就知道我要去埃拉特中央巴士站。

埃拉特每天发往耶路撒冷的车次不多,只能等候下午14点15分发往耶路撒冷444路长途大巴。

车站里,有超过一半是身穿军服配备武器的军人,许多看着只有高中生的年纪,他们有的休假回家,有的假期结束返回部队。

建国到现在已经历过5次与阿拉伯人战争的以色列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用以色列人的话是他们随时准备着战斗。

进入以色列,空气里好像都弥漫了凝重的硝烟味道。和平不是我们以为的理所当然的权利。

by Robin Vet

一路沙漠戈壁,偶有温室农场;死海一如约旦那边美丽,还有大片的海盐制作场。

大巴接近耶路撒冷城区时,已是晚上7点左右。 在耶路撒冷中央车站的前一站我便下了车,这里离我要去的耶路撒冷老城更近些。

在昏黄的街灯下,人有点发懵,拦了辆出租车去耶路撒冷老城。

司机纠正着我的“大马士革”的发音,也就到了我口里念叨着的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门。车停在老城前的马路边,老城外的马路水平线几乎高过城门。

背起背包告别司机,转身直面耶路撒冷老城。

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上若有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by Amo Smit

一霎那,心像是被重重撞击到。

眼前淡黄色古旧的罗马式城墙的老城,城门口有跨越护城河的平桥,到处都有手握冲锋枪的军人把守。从我所站立的位置,需要往下三、四十节台阶,才能走上通往大马士革城门的桥进入耶路撒冷。

短短数米护城河桥仿佛是时光机,模糊了岁月古今,城墙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穿过大马士革门,扑面而来的是阿拉伯人市场,叫卖沿着台阶摆放今天最后的瓜果蔬菜。石块铺成的小街道被人踩磨的很光滑,窄窄的街道两边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小商铺。

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我感觉兴奋又紧张,一整天奔波的疲累一扫而尽。找到了朝圣者之家办理好入住,我扔下行李就回到街上。

暗黄的灯光下,纵横交错的如隧道般的巷子,神秘像是隐藏着许多我所看不见的事物。我无目的地跟随着三三两两的游客游走,浑身每个细胞都亢奋着。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有持枪军警把守的安检处。狐疑着晚上的这个点,还有什么景点依然开放?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排队进入?

过安检时,一抬头,我看到墙上的指示牌——Western Wall(哭墙)。

哦!原来你在这。

应许之地无所求

无法描述内心的震撼。

一堵断墙可以承载犹太人多少悲愁?

额抵墙面饮泣的哀伤、喃喃轻诉心底的祈祷、手捧经书浑然忘我的诵念……

我把自己整个贴靠住墙,双手抚着墙面,额头抵住,又把脸颊贴住、侧耳倾听——“应许之地”,我心无所求。


by Amo Smit

朝圣者之家

外出旅行的住宿挑选,我有我自己奇葩的标准。拥有独特的景致、特殊的历史或者其他,会深深吸引着我,不顾一切前往。

大多数人从安全和性价比因素考虑大多住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新城区。如果选择住在老城里也会避免住到城里的阿拉伯人聚集的穆斯林区(历史因素,仅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老城分成穆斯林、犹太人、基督徒及阿美尼亚人四个区域,壁垒分明)。许多游客需要在导游的带领下才敢踏足老城的穆斯林区游览。

耶路撒冷,不作他想,我选择了老城位于阿拉伯人区“苦路”起点的朝圣者之家。

圣经故事里耶稣头戴荆冠身背十字架走完作为“人子”的最后那段路,称之为“苦路”。“Via Dolorosa(苦路)”现今仍是街道的官方名字。

朝圣者之家最早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现为锡安修女会的一部分。朝圣者之家本身就很古老,在地下有被发掘出来的古罗马人时期的人行道和老城的供水系统。住客最喜欢的屋顶平台,可一览耶路撒冷全景。


by Shirley Tsoi

朝圣者之家现今也向游客开放住宿。不知道什么原因,朝圣者之家大门终日关闭,赭褐色大门上一只铜铸的女性的手腕,手心握球。来访者需抓握住那只手敲击木门,一下、两下,大门便会从里面解锁。

第一天住下,我便不想离开了。

朝圣者之家安静适合朝圣者灵修,前台、餐厅、花园、地下古迹洞穴、平台及房间干净整洁、装饰风格清雅,不管是职员还是义工都亲切有礼。许多住宿在朝圣者之家的游客会变身为义工出现在厨房、前台以及教堂弥撒里担任祭司或弹着吉他成为唱诗班的一员。

适逢周日,参加了主日弥撒,与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游客、朝圣者及朝圣者之家的职员。

希望有一天,我还会回到朝圣者之家,不止是游客。


by Dan Gold

第一天的晚上,不假思索,我改变了以色列国的行程。我把时间全部留给了只有1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以至于后来朝圣者之家路口执勤的军人已认得我。

亲历激进的巴勒斯坦人刺杀前去哭墙祈祷的犹太人后的那天,有执勤军人喊住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我,指向刺杀现场,现场的遇害痕迹被写有我看不懂文字的白底蓝字的横幅覆盖,周边是悼念物品。年轻军人嘱小心安全之余又好奇地询问为何天天看到我一个人老城里游荡。

对于执勤军人的关心心存感激,我不能说出口的是:犹太人之于巴勒斯坦人的仇恨,大抵不会迁怒于游客,我会比全副武装的军人们更安全!我真诚地回应:“愿平安与你们同在!”。

傍晚,我总是会一个人来到哭墙的广场坐下,面对着哭墙,从夕阳的余晖里到夜幕的灯光下。灵魂仿佛不在自己的身体里,身体不过是灵魂借居的地方。

耶路撒冷不要再流血,哭墙不要再有泪。


by Zoltan Tasi

你得到了一些,他人便失去了一些。

你有了立足之地,他人就失去了家园。

你和他同是上帝的子民。

你和他,我更爱谁?

无疑,我是爱你的。

一天里,我走过漫漫长路,不只是地理上出约旦入以色列,抵达耶路撒冷。我像是个活了上千年的灵魂,经历了幽幽的时光隧道,有幸抵达今天。

文 | 莫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日可钟情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