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是指交战双方不通过军队交锋而使敌人屈服。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中是这么记载的:凡用兵法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衡量战争取胜的标准是:使敌方全国降服于我为上策,用武力击破敌方国土就要次一等;使敌方全军降服于我军为上策,用武力击败敌军就要次一等;使敌方每名士兵降服于我为上策,用武力降服敌方士兵就要次一等,所以说百战百胜不是最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上策。古往今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有很多,如诸葛亮的空城计,烛之武退秦师等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故-墨子退楚。

        战国时期,楚王想夺回霸主的地位,于是重用工匠公输班,让他制作攻打城池用的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宋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派墨子前去求和,墨子来到楚国都城尝试用道义劝说楚王无果,楚王毫不在乎,认为有公输班制造云梯工具拿下宋国势在必得。墨子提出要与公输班进行工匠比武,演示对抗公输班的方法,结果公输班制造的云梯每一次都被墨子制造的防御工具打败。此时楚王动了杀机,认为这个时候杀掉墨子,宋国就没有与楚国对抗的能力,墨子大笑道“我在宋国培养了三百名徒弟,他们有的人工匠手艺比我还强,他们早已带着制作好的防御工具在城池上严阵以待了”楚王和公输班听到这里,知道攻打宋国无望,只好放了墨子并放弃攻打楚国,一场战争由此避免。

        其实不战并非否定作战的必要性,而是出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强调的慎战。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母亲培养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至少投入二十年的心血,可是士兵上了战场死亡可能只有一秒钟的时间;人们生活上千年的城邦可能就因为一场战争变成一堆废墟;一场战争的发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能使人类文明倒退上百年,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中的最上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