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放离京福州去,不若西湖六月天——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林子方,杨万里志同道合的好友。

        不看题目,这首诗就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景的小诗。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如果从题目看,这应该是一首送别诗。在诗中杨万里既没有畅叙友情如何,又没有缠绵离愁别绪。送友人而极赞西湖景美,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林子方是进士出身,曾经担任过南宋孝宗皇帝的秘书(秘书省校书郎),主要职责就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是工作在皇帝身边的人。同时,林子方也是杨万里的直属下级兼好友。林子方、杨万里志同道合,同为主战派,他们有同样强国的梦想,有同样抗金的志向,有同样收复失地的抱负。因为林子方才堪大用又能领会上意,颇得孝宗皇帝赏识。于是破格提拔,连升两级,调离了京城杭州,放任福州知府。林子方自然很是高兴,也认为这是升迁的好事。而作为林子方的好友的杨万里却不这么认为,在送林子方赴任时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不一样的送别诗,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忠告,劝告友人不要去福州赴任。

        诗一开篇,便是一句对西湖美景的赞叹。“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独特,非同凡响,让人浮想西湖的美好。“风光不与四时同”,近似白话的告诉你,六月天的西湖,与其他时节不同,更加美好。开篇两句质朴无华的白描,看似简单,仔细想想却不是如此,这两句无一处实写西湖如何的美,而是从虚处着笔,泛说西湖之美。这里的虚写也是为了引出下文中的实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下来的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西湖六月天。随着湖面与天相接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涂抹出了无边无际的绿色,在这无穷的闭塞空间中,点燃了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美丽。这碧叶连天红花映日的壮丽图景,不仅仅是春秋冬三季所不见,就是夏日,也只有在六月中旬荷花胜放时才能看到。林子方啊,难道你一点都不为这眼前的美景所动吗?全诗谋篇迭宕起伏,却没有给人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却给读者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再细细品味,似乎这样理解缺乏了些什么。究竟缺乏了什么?是送别时杨万里的心境。我们可以相见,只要林子方还在杭州,那么西湖六月中每年都会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有。一个几乎能年年都能看到的寻常景色,能留得住想要留的人吗?看来这首诗另有玄机。

        翻回头来再看开篇的两个字——毕竟,透过这两个字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苦口婆心,急切想劝留友人的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西湖”地处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岂不是南宋朝廷?“风光不与四时同”,“风光”那是真的风光,区别于地方官的京官一定是风光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天”和“日”那一定是指皇帝。“接”“天”,直达天听,作为皇帝的秘书是有这样的条件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映”衬在皇恩的阳光下,你想不“别样红”那都不可能啊。林子方同志,你想想你如若不外放,是不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啊!

        这样看来,这首诗作为送别诗,充满了象征的意味,送别友人,苦口劝留,为友前途,忧心忡忡,依依惜别,关怀备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放离京福州去,不若西湖六月天——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