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20年前这样过年,你是不是很怀念?


年味渐浓,

抢红包,春晚,各大主题迎新活动

虽然年年精彩,年年有新意

但儿时的年味

总无法让人忘怀

你还记得

20年前,西安人是怎样过年的吗

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儿时最期待过年了

有新衣服穿,有许多零食

还有压岁钱拿

这种年味

就是让人晚上都幸福得睡不着的味道…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

妈妈们挑蜡烛红纸,我们就在一旁当参谋挑挂历。

那时挂历上几乎都是漂亮阿姨,

有空姐港姐文艺兵啥的,

当然还有些性感朦胧的,

脸上还有些红扑扑的喜气劲。

挑好多个阿姨,带回家每个房间各贴一张。

当然还不忘带几把塑料花,

这两样就是家中最重要的装饰品了,

合照都要挨着它。

还记得,到了腊月二十,自家的咸菜就能吃了

说到下饭搭粥的小菜,那必定是萝卜咸菜了,

吃米饭,喝稀饭都会就着吃。

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家中的红烧肉了

若是乡下养了猪,那就再开心不过。

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

其余用锅稍微煮一下,

在盆里放上盐和酱油,

煮过的肉蘸上酱汁放到油锅里炸,

那香味,馋死个人。

还记得,腊月二十四,那场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大扫除

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

这天是不能出去玩的,

小孩子也被父母抓去大扫除。

要把家里所有的桌椅板凳、柜子、窗户玻璃擦洗干净,

攀高爬低的,最关键的是小手冻得那叫一个红扑扑啊。

还记得,腊月二十五,就开始磨豆腐了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那时候豆腐都是自家磨的,

吃起来鲜嫩可口,

每次都能干掉一大碗!

还记得,腊月二十六,就要开始煮年肉

杀年猪,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

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

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

这就是年的特权,

烀一大锅肉,

满屋子都是肉香,

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

只有小时候才有!

杀年鸡,鸡、鱼、肘子、排骨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

买一堆冻鱼,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

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还记得,腊月二十七就要蒸年馍、炸丸子

还记得在乡下老家,

一般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就要蒸馍了,

一笼一笼地垒起来十分壮观,

热气腾腾的年馍意味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用来送人的叫“礼馍”,

用手将面团制作出形态各异的万物生灵,

普普通通的馒头在大人的手下变出花样,

小时候都会站旁边看个够。

过年家家户户也一定会炸丸子,

“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肉丸子,素丸子……哪个才是你的菜?

还记得,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

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

什么摔炮、窜天猴、擦炮。

有些胆子大的,把鞭炮拆开把里面的火药取出来,

制作成最大的鞭炮,叫雷子!

然后直接点燃,

就像放电影里的手榴弹一样响,

别提多炫酷!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还记得,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祖

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

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

烀肉、炒菜、炖鱼、酱肘子、海鲜,

大锅里煮着整鸡,

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

几乎所有肉类都齐聚了,

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大,

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

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还记得在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饺子

大年三十晚上,陕西人一定要吃饺子,

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

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有吉祥之意。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

地位可崇高了。

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几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

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晚会开始。

毛阿敏演唱《除夕情》

王菲那英《相约98》

0点倒数5、4、3、2、1……

然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把电视声给淹没了。

还记得,大年初一终于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穿新衣服

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

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

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

从买回家到大年初一穿那段时间真是特别难熬,

趁大人不注意,总要溜进衣柜里,

翻出来偷偷试穿过把瘾。

那种喜乐和满足在等待中越熬越浓,

直到除夕晚上把它们搬出来放在床头,

整整齐齐地从头到脚码好,这种期盼值升至巅峰 。

一觉睡醒之后,以最快速度穿上所有新行头,

那种满足感至今难忘。

还记得,新年不许说粗话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

你可以调皮放纵赛脸都不会被一顿胖揍,没事,过年嘛。

只是有一个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那多不吉利。

还记得,大年初一的早饭必定饺子、挂面

这是陕西人的传统了,

初一的饺子可保全年平安,

拌着一根根面条,

称为着“金线钓元宝”,

这一天,街坊邻居互相拜年,可热闹了!

还记得,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过年嘴一定要甜,邻里串门,叔叔婶婶老伯姆妈新年好。

走街串门,乡亲们一定会抓一大把零食过来,

那时我们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开衣服口袋了。

等装得满满的再说“够了够了”,

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还记得,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

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

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见,

结交超级多的新的玩伴,

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小伙伴们一起玩摔炮,嘭嘭嘭,总是爱去吓女生们。

还记得,到初七八,村里头会耍社火

初七八,各村各寨的舞龙队舞狮队等文艺团体

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

还记得,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

但是几十块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

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觉前压在枕头底下,做的全是美梦。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

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

现在想来他们都是骗子。

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还记得……

太多太多的回忆

仿佛就在昨天

也许你还在想着怎么找回儿时的年味

但小编想说

最幸福的年味

其实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圆

父母老了,我们长大了

再忙,也要多陪陪他们

有我们陪他们的每一天

就是父母的春节

就有全家人暖暖的年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安人20年前这样过年,你是不是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