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公认是烂片之王,却在死后被所有导演当作偶像

  1951年好莱坞默片时代即将结束,而奥森威尔斯的电影《公民凯恩》带领电影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一个傻子导演,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像所有导演一样,希望能有一天拍出属于自己的《公民凯恩》。虽然胸怀梦想,但他的作品对于观众来说却成为了一场场噩梦,所有的作品都一败涂地并且被影评人批的体无完肤,拍摄的《外太空第九计划》甚至霸占了IMDB最低分电影半个世纪之久。然而在他死后,却渐渐收获了世界性的声誉和新一代的粉丝,蒂姆·波顿还在94年为其拍摄了一部同名传记电影《艾德·伍德》,96年又拍摄了《火星人玩转地球》来向他以及所代表的B级片致敬。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呢?今天这一期,我想讲一个反熵的故事。

  艾德·伍德,1924年出生于美国,他堪称是好莱坞的“作者导演”,一人身兼导演,编剧,演员及制片人数职。他的偶像是奥森威尔斯,一直立志于有一天能够像奥森一样获得成功,但与后者以史上最优秀影片而闻名不同,艾德·伍德因为一系列低成本作品中的技术缺陷,粗糙特效,古怪对白与情节而为人所知。

  艾德从小被母亲打扮成女孩,这让他习惯了女装打扮,即使是从军时也偷偷穿着女性内衣,而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行为是不被人理解的。1953年当他得知制片人韦斯要根据一则男军官暴露女装癖的新闻制作电影时,艾德马上去争取了电影《忽男忽女》的拍摄权。他在自荐时毫不遮掩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渴望,称其一生都在等这部戏。为了证明,艾德不惜坦言自己同样有女装癖,但即使如此,韦斯仍然用自己不会雇佣一个只会讲故事的导演的理由拒绝了他。

  在艾德回去的路上,他意外遇见了过气的老影星贝拉·卢格西。看到昔日偶像,艾德激动的劝说贝拉复出,加入到自己的剧组,最后也征得了贝拉的同意,艾德以此为噱头终于拿到了影片的拍摄权。

  但由于低成本短时限的限制,人员的缺乏,艾德担任了影片导演,编剧,主演的工作,为了降低成本还拉来了朋友和女友一起出演。面对这糟糕的一切,艾德却始终充满使命感,他将这部电影定义成娱乐性兼具开导性的电影,他说:“我将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真实的事情。”

  因为资金紧张,所有的镜头艾德只拍了一遍就过,很快的便拍完了电影。但最后的结果让他失望,纽约没有一家影院愿意上映这部电影,制片人韦斯甚至评价说“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参与制作过这部恶心的电影”,但艾德则回应说“这样,我的下一步作品会好很多。”

  艾德没有因为这次的打击一蹶不振,他甚至沮丧没有超过三秒。女友曾对他说“也许你不适合拍电影,或许你可以自己做制片人自己筹钱。” 而艾德只听到了这句话好的那部分,这让他决定自己来做制片人。  

  于是艾德开始为另一部影片《原子能新娘》的资金四处奔波,投资方要求必须有名演员才肯赞助,他为了拿到资金,顶着女友分手的要挟讲女主角易主,又向女明星瓦姆皮下跪来恳求她加入。又向卖肉商妥协,修改剧本并让其儿子参与出演...

  这部《原子能新娘》依旧粗制滥造。色盲的摄影师,连偷带制作的道具,三流的业余演员,都是一次过的片段...

  艾德对这部戏异常的喜爱,他坐在导演椅上还忍不住激动的跟着演员一起念台词,还对各种穿帮毫不在意。但遗憾的是,观众并不买账,首映式上都在愤怒的向他们扔垃圾,艾德不得不带着大家落荒而逃,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因为这次的失败,艾德的女友也离他而去,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贝拉也因为常年吸毒而病重,却因为医保取消而无钱看病。艾德决定帮他拍摄一段影像,于是就有了电影里贝拉临终前在家门口摘花的那一幕,并且留下了荧幕上的最后一句台词:

  倘若我走了,谁来管这余下的花香。

  艾德认为,影片传递的情感才是最为珍贵的部分,他写过这样一段台词“我没有家了,被追捕,被蔑视,像动物一样生活,丛林就是我的家,但是我还要向世界展示我还能成为主人,我要使我种族的人们更完美..”

  这段台词不仅是为了剧中角色而写,也是为了贝拉,为了自以为才华横溢,却不被人关注与认可的自己所写。人们常常讽刺艾德的电影不知所云,但其实他的电影都在讲着自己的故事。

  贝拉去世后,艾德难过不已,他在医院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士,也是他后来的妻子。艾德向她诉说了自己有异装癖的爱好,而这位女士却勇敢的接受了,并同意跟他在一起。这让他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开始为贝拉拍摄了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也就是霸占了半个世纪最低分的《外太空第九计划》。

  艾德讲贝拉最后的影像剪辑进影片中,并找了替身来出演贝拉从坟墓中归来的一幕。为了拉到教会的赞助,艾德让剧组人员做了洗礼,并按照教会的要求改了片名。虽然有了经费,但赞助商一再插手影片的拍摄,蒂姆在电影里虚构了一个情节,沮丧的艾德在酒吧遇到了他的偶像奥森,史上最棒导演和最烂导演相遇了。此时的奥森正在为新片堂吉诃德头疼,于是两个人很快有了共同话题。

  他们一起抱怨傲慢的制片商,喜欢指手画脚的赞助商,在谈话的最后,艾德问了奥森一个问题:

 “奥森先生,你觉得这一切值得吗?”

 “电影值得你为它奋斗,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个人的梦想呢?”

  这句话深深的鼓励了艾德,他决心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摄这部电影。但问题仍然很多,章鱼道具坏了,演员只能在水中和一只玩具章鱼搏斗,拍摄过程中一个扮演者不幸去世,后半部就找了另一个演员来接替,因此不得不一直用斗篷蒙着脸,拍摄用飞碟是几个纸飞盘,裹上锡纸用钓鱼线吊起来假装的,电影拍到最后没钱了,艾德就拿了一堆与剧情无关的新闻影片来凑数。

  就这样,电影史上第一烂片就诞生了。

  蒂姆·波顿在电影结尾虚构了一个美好结局,《外太空第九计划》获得了成功,首映式上观众向他献出了鲜花和掌声,但艾德真实的结局却并不是这样,他的创作一直失败,最后穷困潦倒的死在了一位接济自己的演员家中。

  我并不想称赞艾德,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傻子,一个遭受无数仍然笑着的傻子,一个没有才华依然热爱电影抱紧梦想的傻子。

  我也不想替他正名,烂片就是烂片,没有必要说成神作,蠢材也就是蠢材,没有必要说成天才,艾德是否 是一个失败者,那要看我们怎样定义成功。虽然他的电影烂的让人无法直视,但他却已为自己的电影用尽最后一分钱,虽然他缺乏作为导演的基本素质,但他起码是出自于对电影事业纯粹的热爱,他也许并不是适合从事电影的人,但他绝对是最热爱电影的人。

  他在到处找投资人,为了求演员加入而下跪,被观众扔的垃圾打得抱头鼠窜时,仍然在笑着,而在笑容背后,我常常能感到一种酸楚与凄凉。

  就像是看一个小人物时的感觉,渺小,平庸,就像是芸芸众生中的自己。

  当我们有一天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梦想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传说时,他只在做一件事,坚持。

  当所有人都对他报以嘲笑,挖苦,不理解时,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电影院里为自己感动。

  当其他人都认清现实,选择妥协的活下去时,他向着南墙撞了一次又一次。

  小时候我们就听过一句名言,爱迪生说成功就是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而这一句话却被艾德证明了它是一句多么空洞的承诺。无数打击逼着人去相信,真的有命运存在,真的有无法求得的天赋,但那些选择跌跌撞撞的奔跑,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人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被公认是烂片之王,却在死后被所有导演当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