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叠加异动症 微创手术让不受控的六旬“舞者”恢复往日安宁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表现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即需接受长期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的40余年历史中,左旋多巴一直被公认为是改善患者运动症状最为有效的药物,所有帕金森病患者或早或晚都需要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的5 ~ 10年间,有70%~80%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以年轻患者更易出现。其中,异动症是较为严重的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之一,以不自主运动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发作性、无规律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其中四肢、躯干受累较为多见。异动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亦是致残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例数众多,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些患者终将面对异动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重视帕金森病异动症的预防和治疗,合理用药、降低其危害,提高病程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异动症、降低病残率,已成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艰巨任务和长期工程。

例举说明:患者李铁(化名),男性,65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僵硬伴右上肢抖动,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确诊断,未给予治疗。2014年,患者右侧肢体僵硬症状加重,再次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口服美多芭、苯海索治疗,疗效欠佳。同年,患者到北京某专科医院就诊,依旧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息宁、森福罗、泰舒达等药物对症治疗,规律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

2017年,患者逐渐出现左侧肢体僵硬、运动迟缓加重、活动欠灵活、起步缓慢、步态慌张、口齿不流利、双手精细活动差等症状,像解系鞋带、扣纽扣等日常动作无法顺利完成,再度就诊予以柯丹1粒/每日3次、息宁1粒/每日3次、美多芭0.5粒/每日3次等药物治疗,服药后起效慢,药效仅能维持2-3小时。后药量增加至美多芭1粒/每日3次,服药后出现异动,头部、四肢不自主活动,呈舞蹈、扭转样动作,持续1-2小时后减轻,但又感肢体僵硬无力、活动困难。这些无法控制的运动症状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极大的不便与负担,致其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常与家人发脾气。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院,门诊以帕金森病收至功能神经科。

术前症状

入院五天后, 患者完成了全面的术前查体、抽血化验、仪器检查,排除了手术禁忌症,在签下知情同意书后,择日行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

术前安装立体定向头架,行CT扫描确认定位精度
术中,调控靶点后症状立即消失

手术当天,给患者安装了立体定向头架,经头部CT、MRI、DTI扫描,再经计算机定位软件计算,给出神经核团的位置数据,进行精准靶点定位。局麻下头部开3cm头皮切口,钻1个5 mm骨孔,插入电极,验证电极准确进入神经核团后,进行射频治疗。术中,医生与患者进行互动测验,一是为了证实电极位置是否准确,二是为了让患者自己体会患肢被治疗后震颤消失的神奇疗效。术闭,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回到病房。

术后,老周右侧肢体抖动、身体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消失了,睡眠得到了显著改善。查房时,老周向专家展示自己两侧肢体动作灵活、走路平衡好,可自行完成扣衣扣、端碗吃饭等日常动作。观察数天后,老周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经过专家同意,老周顺利康复出院。

术后查房

目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世博园院区)功能神经科专家团队已完成了近千例帕金森病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长期有效率均在95%以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疗效,与该专家团队的科技创新有关。在微创外科治疗上,他们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与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微电极、神经调控等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神经核团毫米级误差的精准定位和神经核团的亚分区的精准调控。这些技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措施。

总之,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它着重解决中、重度帕金森病人,在服药无效或出现副作用后的治疗问题。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必要的替代方案。对于身体条件尚好、已过“药物蜜月期”的病人,专家建议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它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延缓病情进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帕金森叠加异动症 微创手术让不受控的六旬“舞者”恢复往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