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三幕式结构”拆解一部小说

在《情节与人物》这本书里,作者杰夫·格尔克指出:从本质上来说,三幕式结构是一种组织故事的方法。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部小说的情节要有“开始,中间和结尾”。书中还进一步给出了对“三幕”的定义:

  1. 引入
  2. 故事核心
  3. 高潮和结局。

今天我就用三幕式结构法,来拆解一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戴奥菊尔·萨波的忏悔》。

第一幕:从开场到神父的出场。在这一幕中,作者给我们引入了主人公,定下了基调,埋下了伏笔。主人公萨波一开始就在观众的大笑中闪亮登场。他样子古怪,眼神狡黠,开口闭口就是讽刺教会、嘲笑神父的段子。而又高又大的神父却在“胆怯”中亮相。面对萨波的讥讽,他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力。而此时,萨波志高意满,眼看就要登上镇长的职位,并即将全方面碾压教会和神父。

第二幕:从神父灰溜溜地去找主教商量萨波的事开始,到萨波和神父“一言为定”约定好第二天的“忏悔”时刻结束。这一幕是故事的核心。也就是在这一部分中,小说的主人公萨波心里路程经历了从高高在上,到滑落谷底。而他对神父的态度也完成了从趾高气昂到低三下四的转变。主教就是主教,这个没出场的人物却是整篇小说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他的出谋划策才给神父提供了“招安”萨波的可能。在这一幕中,作者对于萨波和神父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对神父宣布修缮教堂,并打算把这块“大肥肉”工程越过萨波,包给外镇的消息传播出去。萨波就在“”巨大的金钱诱惑"和“坚守自己的无神论”之间来回摇摆。最终还是没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于是他走向了教堂。之后作者将对他和神父之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中,生动地讲故事全面展开,一步一步趋于高潮。

第三幕:尽管第二幕已经开始让故事情节不断紧张,但是真正的高潮还是会出现在第三幕里。这一篇小说的高潮就是在第三幕中。来做忏悔的萨波,在神父步步紧跟地逼问(cui mian)中,逐渐“崩溃”,拜倒在教规的条条框架之下。这时,故事达到了高潮。在第三幕的,作者最后还交代了终局结果:萨波被彻底感化了。

这篇小说完美地诠释了三幕式结构。

文章的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三幕式结构在写每一部小说的创造中,都是极为有意义的参考结构。而我们如果想写一部小说,最开始就按照这个结构来设计提纲把!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三幕式结构”拆解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