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我是考研高分失利的典型。而幸运的是,我是天生乐观主义者。考研复试结束,以0.5分的差距失利的我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选择做一个星期的鸵鸟,而是选择在复试结束的第二天就毅然决然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开始了春招之旅。考研初试经验贴于之后再分享,现在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是如何在一周之内收到4份500+规模公司的offer的。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说明一下,校招与春招的区别。为什么很多老师都会要求我们抓住校招的东风,乘势而上。老师们只是告诉我们校招很重要,特别是秋招。但是很少会具体地告诉我们校招为什么重要。一周之内“身经百战”的我不仅想告诉你们校招很重要,而且会告诉你们,校招为什么重要。
校招VS社招
1、门槛要求不同:
社招很多时候都会要求拥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一般的社招招聘信息的岗位要求上都会写上一栏“1~3年的工作经验”,但是薪水与毕业生在刚刚毕业入岗大同小异。
校招之所以称为校园招聘,就是针对毕业生、实习生、应届生甚至是往届生。所以这种形式的招聘就是默认了我们作为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最多可能拥有较为丰富的实习经历。所以这种招聘活动很大程度上允许我们的应聘者具有培养的空间,甚至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去培养毕业生。所以在招聘的模式上,校招很多时候看重的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培养提升的空间以及我们的综合素养。
我是在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之前在广州参加过10次社招的人,所以在社招上基本上了解了公司的脾性。社招的要求和春招的要求很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社招基本上不会看重你在应聘的岗位之外的其他任何技能和工作经历,也不会根据自身的个人综合素养来评判你,而是根据你的工作经历和他们所需要的岗位的匹配度来判定你是否具备任职资格。所以很多时候,毕业生可能应聘社招竞争力就比参加校招要大得多,因为社招中,社会上会有无数比你经验丰富的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人会与你进行竞争,但是你在社招中,与你竞争的可能也就是那些同样迷茫的大学生罢了。于此,校招的重要性,对毕业生而言,就不言而喻了。
2、形式不同:
由于社招是一对一的进行应聘,所以社招多为个面(即一对一的面试),有时候会根据公司的要求,进行一面和二面,一面(第一轮面试)一般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员进行一个初步的面谈和交流,来评判这个应聘者是否符合用人部门的需求,如果任职资格以及其他方面的匹配度较高的话就话会推给用人部门进行二面(第二轮面试),然后各方面在双方达成一致、或者一方形成某个条件上的妥协,则应聘成功。
校招则因为多是进行宣讲会,然后在宣讲后进行统一的筛选和招聘,所以是一种一对多交流方式为主的招聘形式。为了提高效率以及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很多时候一些公司都会采取简历筛选→初面→群面→终面→offer 的这种形式,当然每个公司的招聘模式都不会完全相同。初面有的公司是个面(一对一),有的也是群面,但是相对来说会比较的简单,主要是考察一下任职匹配度和整体的表达能力、综合素养。群面一般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一一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这两种形式。终面一般是个面,就是通过了群面的筛选过后,进行最后相互的双向选择意向上的确定,也就是这个过程是面试官最终确定你的匹配度、以及你了解公司是否符合你的求职意向的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春招攻略
1、APP春招必备
(1)海投网、应届生APP:
春招APP是我们了解春招的第一步,和社招为人所熟知的51job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不同的是,春招信息主要在这两个APP上:海投网、应届生。
海投网相对于应届生资历更为久远,不过应届生上面的春招信息和分类功能也是非常的全面,可以说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APP产品。
在这类APP上,输入你所在的城市,就可以很快的得到你所在的城市的每所学校的春招信息。不用在每所学校的就业网站上专门去查找,非常的方便。
⑵看准APP:
不管是社招还是校招,我们都可以运用看准APP来检测我们的喜欢的公司的好坏,上面不仅有面试过的人提供的面试难度的评分,还有很多公司职员对公司的评价,可以用来参考这个公司可去性的性价比。
2、战略致胜:
根据未过期的春招信息先后排列,将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之内的春招信息全面掌控。
春招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在进行春招开始前,不管你能否有顺利过关斩将的能力,都要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所以战略很重要。不能面完一个才看下一个,这样就会在春招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必须主动掌握春招每一场信息,才能把握在其中的主动权。
所以在春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根据我们想要去的行业、想做的岗位对有春招信息的公司进行一个筛选。比如,我想做的互联网行业、传媒业、o2o,那么其他的行业的公司就会首先被我筛选掉,比如房地产行业,是即使有我喜欢的岗位我也不会选择的那种。
然后就是要看自己喜欢的行业的那几家公司有没有我合适的岗位,也就是看一下任职资格匹配度。如果没有,就必须果断的舍弃,因为那种没有自己合适岗位的公司,去参加宣讲会也是一种浪费时间,因为匹配度不够,应聘上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少,又或者说勉强应聘上你也可能不会选择去。
最后就是根据那些公司所公布的宣讲时间进行一个先后顺序的排列。让自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参加不同公司的宣讲会,在现场投递简历。线上网申的效率对于春招来说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能去宣讲会现场的尽量全程参与宣讲会,现场投递简历,有的要现场进行初试。再者,不同公司不会只在一所学校进行宣讲,所以如果自己喜欢的公司在宣讲时间冲突了,那就根据他们在不同学校的宣讲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宣讲会参与的时间轴。
3、面试技巧:
⑴简历反复修改:
简历对于面试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连续10次被拒的大学生如何靠一份简历漂亮走上职场,前往查看。简历直接影响到你有没有面试资格,它就像是一个门面一样,直接影响到人资经理进去观看的兴趣。也就是你的简历是否漂亮直接会形成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很多时候,甚至你可能有很多料,但是没能在简历中体现出来,那么你大展拳脚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时候社会很现实,不存在所谓的“是金子自会发光”,机会只有自己创造。
(2)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一般为——首先面试官会给这个小组一个题目,然后思考五分钟之后小组成员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之后则进行头脑风暴,在20分钟之内讨论出一个小组成员认同的最佳方案,最后由小组选出其中一个代表来综述小组方案。
我也只是春招过程中的一员,只能给出我在群面的过程中的一个经验和建议,在我那组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但都被淘汰的同学,所以足以说明,群面非常的公平,并不会因为你的学历来评判你,全程根据你的表现以及能力来进行筛选。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语言不可以带有攻击性。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要在讨论中得出最佳答案,所以你自己一人认同的观点不代表就是最佳观点,若你的观点是好的,大家自然会一致认同你的观点从而脱颖而出,而不需要你过度强调。
再者,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如果认为某人的观点是对的,要主动去认同他人的观点,而不是一味推出自己的观点。认同某一人的观点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也是推进方案得出的重要一步,所以认同别人的观点,也会让你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推动方案的形成占据了重要角色。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目的并不是要在讨论中推出谁是无形的领导,而是形成一个合理的方案,所以争做最终方案陈述者并不绝对会加分,所以在讨论中重在发挥自己的推动方案形成的作用,而不是一味争做无形引领者,公司是以结果绩效为导向的,即使是领导的方案有问题,也会被追责,所以一切以有效方案为准。我们那一组的具有极强主见和陈述力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同学就在群面中直接被淘汰了。
(3)个面:
不管是在初试还是复试中的个面,你呈现给面试官的都是你的匹配度,要根据你面试的岗位的要求进行灵活的反应,若你面的是运营岗,则根据你的实习经验在面试之前,对公司的整体情况要搜索和了解,并且进行一个思考,在面试过程中要展现你的一个思考能力和应对方案,这样提供给面试官的是你能为公司提供什么,任职之后你能做什么。
还有一点,就是在面试之前一定要拼命回忆一到两个很典型的你在实习过程中为公司做出很大的贡献的一个项目或者案例,来证明你的一个潜在创造力。这样以数据说话、实例说话会比空话大话来得让人可信得多。很多时候面试官都会让你进行举例,就算不提相关问题,你自己陈述自己实习经历的时候这样以数据、实例说话,也会让面试官有一个好的印象。
校招误区
很多时候我们对校招都会存在一个误区,影响了我们的人生第一份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所以要正视这些问题。
误区1:收到一个offer就洋洋自得,不再应聘。
校招和社招不一样,校招是一个集中招聘的好时节,所以,要在这个借助这个时机学拿到最好的最合适的offer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 “有一个就不错”。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校招战略。
误区2:硕士生、985或211学历的应聘者具有绝对优势。
公司考虑自身的成本,所以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绝不会写上“研究生优先”的岗位要求。所以我们在考研之前也要好好考虑,自己的专业是否严格需要研究生学历,才能有好的工作。否则很有可能,你的研究生学历并没有含金量。而只要岗位要求写上了“本科以上学历”那么你和研究生、985、211这类同学就是同一起点,你们不会并不会在求职上被区别对待。
误区3:在普通一本或者二本的学校开展招聘会的公司就不是好公司。
很多公司在这种时节要进行大型的招聘会,目的是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才,满足岗位的空缺,所以很多公司并不会只限于一所学校来招聘,很多时候也会选择去普通一本和二本进行宣讲,特别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可能会在这所城市的学校都招聘个遍。所以如果你在一所双非学校看到一家公司在招聘,很有可能它在985学校也有校招宣讲会。
误区4:工资在找工作时放首位,哪个工资高去哪一家。
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它的发展空间,因为起薪只是你作为毕业生的一个衡量你的价值的一个值而已,普遍的大学生都差不多,但是不同的公司发展空间就不一样。而我们作为毕业生不像以往的实习只做两三个月,而是要考虑长期发展,所以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和选择公司。所谓的起薪只是很多人的虚荣心作祟,但是前景好的公司你可能在三年内做到年薪20~50万,但而有的公司起薪很高,3年之后却始终是年薪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