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视域:新课程方案实施与新课标理念落地呼唤课堂时空改革
在校长、教师惯性思维中,课堂等于教室上课;一节课时长是固定的,要么是40分钟、要么是45分钟;一学年只能分二个学期;一个班学生、小组是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是固定的。若不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新课程方案实施与新课标理念就很难落地,由此可见课堂时空改革也要纳入改革范畴。
一、课堂时空改革依据
1、重新修订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由学校依据校情制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
2、重新修订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只规定14门学科在总课时中占比,况且比例也是动态的。年级、学期学科课时数可动态调整。
3、新课程方案并没有规定每节课时长,为弹性课时实施提供了可能。
4、以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设计需要课时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更需要时空配套时空改革。
5、受较长心冠疫情影响,学生已逐步适应线上、线下二个时空学习转换。
6、道尔顿制学习模式、自教育学习模式为时空改革提供了较好范例。
二、学校课堂时空改革思路
1、一学期学生学习时间可分为节假日、星期天、学校三个系列,分为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时空。
2、一学期可分两个教学时段:公共学习时间,留二至三周开展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感兴趣主题时间及劳动基地劳动、社区服务时间。
3、一周可釆取4+1模式,每周留出一天时间开展学科主体或跨学科主题学习。
4、一天可分为二段,一段为学生上课时间,延时服务是学生上社团课、参加喜欢课程、自主支配时间。
5、一节课划分导学提示、学科实践活动时段。
6、线上线下教学时空融合,混和学习、翻转学习常态化。
7、增设校内场馆、研学服务、劳动基地实践等时段。
8、实施弹性课时,可长、可短、可连排。
9、关注学生长达一百多天的节假日时空安排,弥补过去引领、指导的短板。
10、统筹学校课程、家本课程、社区课程时段划分与有效衔接。
三、重构课堂改革的时空系统例举
1、课堂时长新设计与组合
小学、中学一节课非得是40分钟、45分钟吗?非得是固定时长吗?十分钟能算一节课吗?
课时改革起航扫描:有些学校尝试经典诵读、写字训练10至15分钟为一节校本课程。(俗称短课);有些中小学实施美术课二节连排,保证学习完整性。(俗称连排课);有些中学探究对难度比较大的知识模块也实行二节连上,一节预习讨论,一节点拔提升。(俗称长课);有些学校围绕同一主题,跨学科整合,探索三节连排,让学生从美术角度、音乐角度、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等多维视角来全面系统认知、整合、建构知识。(俗称混合课);有些小学为了减缓孩子疲劳,采取上午前二节40分钟,后二节为35分钟。(俗称长短搭配);有些学校把每节课从40分钟压缩到35分钟,每天7节课累计就能节省出一节课时间,这样每周就多出5节课开设校本课程、班本课程。(俗称6+1课时);有些学校为了更好落实学科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大胆规定每月某一天至二天为综合实践活动日。学生参观、考查、调研、探究、分享、评价一气合成。(俗称学科学习日);有些学校处于楼道安全考虑,各级错开下课、上课。(俗称错时上下课)。
典型案例:清华附小弹性课时。清华附小的“基础课时”35分钟,主要安排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教师带领学生精学精练。“大课时”60分钟,主要安排语文、美术、书法、音乐、科学等学科,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充裕的时间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小课时”10分钟或15分钟,10分钟的晨诵,中午15分钟的吟诵习字等。“大课间”5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集中时间供学生开展健身活动。
2、课堂空间新组合
(1)自习课上分区做作业
独立钻研区,合作讨论区,教师帮扶区。
(2)、正课上的分区学习
教室分划成几个功能不一样的区域,一般可分为教师引导的传统讲授区、小组合作学习区、视频学习区等。在每一个区域里,桌椅和教学用具的摆设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视频教学区,每个学生都会对着自己的电脑设备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在小组合作区,学生们会分别围坐在几个大圆桌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室布置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之间转换,为教师和学生们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个性化课堂。
(3)、构建新的学习社区一一混龄成长生态群。
学习社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班级构成混龄学习社区,一种是相同学科群构成社区。
如北京三小组建了正规的混龄学习社区:一类是形成“班组群”和“校中校”。将教室空间转变成家庭式的“三室一厅”的生活学习基地,三个房间中分别住着来自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的同学,他们组成一个“班组群”。三间教室的墙壁都是可移动的隔断板,平时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随时可以打开不同的隔断板,两个或三个班级自由组合在一起,开展多样的真实的学习。学校的基本空间单位,由单个班级过渡到以“班组群”为基本单位,管理效能得到提升,各种教育关系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一一增加混龄交流,构成异质学习共同体。
另一类是普通学校实施的类似混龄学习的社区。其形式有:
混龄学习:比如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教刚入学一年级学做广播操,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辅导低年级小朋友能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读一本书等。
混龄阅读:让不同年龄段孩子同学一种文本,让其互相分享、交流。
混龄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混龄趣味运动会上,参赛的团体项目要求是至少有三个年级组成混编队员才能报名参赛。开展交友周活动,要求必须交到三个不同年级新朋友。
混龄生活:比如低中高小朋友住同一宿舍,让高年级孩子交会刷牙、叠被、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帮扶有困难的小朋友。
混龄生态群这种新型学习社区为师生提供了便于认知自己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同伴和团队,便于获得归属感的有意义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生态环境。
3、时空同时变革的道尔顿学习制
核心要义: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的管理简单化。
4、协作组性质组班、学科走班制。
对初中数学、英语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科,可尝试班级协作组性质组班。
具体方法是:2至3名教师自由协商组成学科协作组,教学效果捆绑制考核;学科教学可分二个或三个层级,同一节课分层同时授课,学生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层次的班级;协作教师轮流教不同层次班级。同一个学生数学可选A层班,英语可选C层班,注意,不是分快慢班,而是学科组班。
5、学科教室、艺术教室、学科博物馆
充分发挥理化生等实验室作用,可将其改造为学科教室。
实行艺术工作室教学制,专人、专室、专业、专课。每一个艺术教室都是一个老师的工作室,由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装饰,使之成为具有教师个性风采的、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专题或学科博物馆。它将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平台。
6、网上小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社区
学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暑假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或项目学习主题,并公布课题指导教师及相关资源,
对某个课题、项目学生感兴趣,可以跨班、跨年级甚至跨校组成网络研究小组,学生也可自聘或招募指导教师。
借助网络确定小组分工,通报进展,发布遇到困惑,头脑风暴,寻求帮助,观点论证,成果发布等。让孩子找到志同道合朋友正相浸润、感染,一同做事,快乐成长!
撰写此文旨在让校长教师明晰学校课堂时空改革依据、思路、措施,旨在打破定势的惯性思维,用成长创新思维去谋划学校的课堂时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