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怕相思老怕病

年少轻狂,热情如火,不为名忙,不唯利往,天天乐乐呵呵,健健康康,活蹦乱跳,惟一能让人伤怀的也就是情之一事了。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心头,却上眉头”。这种患得患失“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有时也是挺折磨人。情毒深中的人看似也挺痛苦,甚至有些人还痛不欲生,整个人陷入那种“肠已断,泪难收”的状态,大有“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病态之中。这样的经历,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灵历练,虽然古人把其形容得如同肝肠寸断,痛苦万分,其实是有点言过其实了,过了那样的年龄或经历更多的事情后,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相思之苦,思念之情相较真正的疾病而言,那根本就是无病呻吟,忽略不计。

人生真正煎熬的是疾病折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各种各样的老年病会越来越多的纠缠着羸弱不堪的身躯。老年人在各项生理机能不断减退的状况下,心理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曾经的激情与斗志,不断的消磨贻尽,身心俱疲,承受着双重的打击,这样的痛苦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磨难。

几天前老丈母的老寒腿又患了,动弹不得,痛不可动。这是一种老年关节退行性病变,虽然现代医学发达,但西医基本就是置换人工骨,有些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象这种陈年顽疾,与经年累月的劳累和历尽风寒湿的侵蚀息息相关,治疗自是不易,想要康复绝不是一日之功。而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来说,稍有好转,就马不停蹄的劳作。日常家务,房前屋后的打理,时时刻刻的寒风凉水的浸泡,无一不是复发或加重的诱因。而这一些更是使康复难上加难。

面对亲人的痛苦,有时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错觉。可所有的难过或悲悯,最后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虽然也想尽各种办法,总是收效甚微,加上分隔两地,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及。最难过的是现在青年人多外出谋生,一年难得在家呆上几天,老年人大多都僻居乡下,两老人相依为命,孤苦无依。在经过各种方法的治疗仍然无解后,他们总会听信一些偏方或江湖游医,不是上当受骗就是加重病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去年老丈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听说一种不知名的草药能治这种腿痛,于是敷了几天,结果引发皮肤过敏,溃烂一个多月。听到这样的消息,很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可又深深的理解老人家在面对病痛时的那种无助和无力。哪怕是一线希望,也当成的解痛良药,去病良方,不顾一切的以身相试。虽然有些愚昧,但深深的理解人在痛苦难忍的时候的那种心情和处境,就算是毫无道理的东西,也仍想当成一根救命的稻草,紧抓不放。

人人都会老,而老年病,却又是谁都避不过去的地狱之门。步入中年的人,有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总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可不管害怕与否,该来的时候他总会不请自来,逐之不去。上午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好象是《为什么在欧美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讲的是欧美国家对待老年人生命的态度。文章中指出在有些西方国家,对于一些高龄无法进食者从不给予肠道营养或点滴,而是顺其自然让其寿终正寝。这些国家对待生命的态度是:“生命是为了享受人生而继续”。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毫不奇怪。站在人性的角度,显得有些残忍,毕竟从善之心,谁都与生俱来。《我不是药神》中说:“人间最美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活生生的一个人,总不能眼睁睁的任其自生自灭。但凡有一线生机,好死不如赖活。可站在生命体念的角度,有时又分明感觉到人在那种时候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无能为力。很多癌症病人,在后期那种撕心裂肺般的痛那是真的很恐怖,那痛号之声呼天号地,惨绝人寰。只能依靠麻醉药维持一点点生命的体征,但虽然痛苦如斯,很多病人反而一拖几个月才痛苦的离去。这样的过程不仅折磨着亲人,对患者而言有时也显得非常的残忍,可人性的执念又要求人必须这样做,有时深深的觉得那是一种矛盾。想起很多电影桥段中,有些英雄式人物在重伤之下,逃跑无望,请求同伙能赐予一枪,以求速死,免遭敌手的无尽折磨。这对于同伴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考验。而对于病人而言,谁也不敢轻言放弃。哪怕是为多活一天,而不惜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人生的后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如此。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在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两个老人,或者自己也在慢慢的走进这个行列,也多少都有点这样那样的老年病,慢性病,作为后辈,每每看到他们难受的样子,心理肯定也一样的难过,虽然很多时候无法帮他们解轻痛苦,但还是要更多的给予一些人文关怀,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就算当成是一种对于自己无能的自我救赎吧。

愿天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少些疾病吧,也祝愿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拥抱健康,珍爱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怕相思老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