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唐》之九十三

韦后做武曌第二的心太热切了。她觉得她跟当初的武曌非常得像,只要把武曌走过的路再复制一遍,就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但是事实证明,她不具备武曌的能力、手段以及个人魅力。

在李治被病疼折磨的那些年里,武曌兢兢业业地替丈夫打理政务,国家在她的手上蒸蒸日上,甚至比李治本人做得还好。所以,从实质来说,武曌是具备成为国家统治者的才能的,很多人信服她。

但是韦氏在治国理政方面做过什么?除了任用私人、祸乱朝政,没有任何积极的一面。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得人心的,也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动荡,人心都向往稳定和平,这样的政治形式较之当年武曌上位时又不一样了。

而且,韦氏还有三个强劲的政治对手: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和李隆基。

当然,韦氏现在并没有过多关注李隆基,她的主要注意力在前两者身上。她不知道,直接断送她政治和自然生命的人,竟然是这个李隆基。

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侧妃窦氏所出。李隆基从幼时就崇拜三国时的曹操,他的性情聪明果敢,颇像他的祖父李世民。

李隆基七岁时,进宫去拜见祖母武曌。当时把守宫门的武懿宗仗着有武曌撑腰,不把这个年幼的孩童放在眼里,大声喝叱李隆基的护卫。一干护卫正惶恐时,七岁的李隆基从容上前,怒叱武懿宗,这里是我家的朝堂,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喝叱我的护卫。

李隆基虽然贵为王子皇孙,其实迭经忧患。父亲李旦曾被祖母武曌立为皇帝,其实一直过着囚徒生活,李隆基跟兄弟姐妹也一度被幽闭监控,这些苦难的岁月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就在李隆基年幼时,一天,母亲窦氏去宫中给武曌请安,竟然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李旦再次登基后曾经在宫中掘地三尺,也没有能够找到窦氏的尸骸,这也是李隆基一生的隐痛。

从小果敢英武的李隆基就在这样的政治浪涛中成长了起来,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敏锐而睿智。成年后,他曾长期在地方任职,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

后来调回京中任职,李隆基认识到新的政治动荡将要拉开帷幕,于是他开始暗暗地积蓄实力,以图在今后的惊涛骇浪中有所作为。

李隆基将他的着力点放在了京城的“万骑营”上。“万骑营”是皇帝亲军,实力强大,在京城防卫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李隆基通过亲随王毛仲结识了一大批万骑营中下层军官,其中的陈玄礼、葛福顺、李仙凫更是成为李隆基的莫逆之交,并将成为李隆基一生中最可信赖的军事臂助。

事实证明,这是李隆基走得最好,也最成功的一步棋。

除了武力后盾,李隆基还不遗余力地寻找和培养一切能够用得上的力量,以在今后的行动中有所助益。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刘幽求和钟绍京。

刘幽求是边远小吏,长期郁郁不得志。李隆基发现了他的能力,将其收入麾下,引为首席智囊。

钟绍京颇有文学才能,因此得到武曌重用,是武曌的文学侍从和秘书,本有着大好前程。但是在武曌被武力推翻后,钟绍京被踢出了权力中枢,做了皇家园林管理长官。这样过了气的人是没有什么人搭理的。但是李隆基却大力拉拢。虽然已经靠边站了,但是毕竟久在中枢,经验能力是有的。而且,园林管理这个官职意味着可以轻松出入宫廷,这一点,很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大唐》之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