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之——秋季腹泻

关于秋季腹泻中医角度是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拉肚子,医学术语叫腹泻。拉肚子之事可大可小,正确辨证处理可快速痊愈。错误处理则后患无穷,每年有150万孩子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腹泻而导致死亡。先来看看关于拉肚子的几个常见问题。

每个做父母的都必须懂医术!大家同意这点吗?

一、那么什么样的大便算是拉肚子?

腹泻指每天排泻三次以上稀便或水样大便。拉的次数多但大便成型不是腹泻。没有添加辅食只吃奶的宝宝拉的糊状大便不是腹泻。

二、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与便秘一样,腹泻也是正气和邪气的交战过程,症状本身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急性腹泻大多是人体的“排毒”反应,它显示身体正在自己处理问题;如果毫无辨证地直接使用止泻药,就容易给身体添乱。而慢性的腹泻,跟脏器功能异常有关,就需要我们找到症结,不只是止泻,还要恢复脏器正常的功能。

我们有思考过,关于拉肚子背后的病理?

引发拉肚子的常见原因有几种?

1.受寒了。

2.饮食不当。比如吃多了,吃油腻了,或者食用了有害物质,食物中毒等。

3.其他病机引发的没有代谢的废水(痰湿水饮等)。

三、需要注意的治疗拉肚子的误区

1.“必须止泻”?不一定。有的病邪需要拉出来才会好。

2.“一定会脱水”?不一定。正气足的人排完了垃圾,适当补液就会自愈。

3.“一定是受寒”不一定,因为暑湿也会拉肚子,吃坏东西也会拉肚子。

4.“必须挂水”?不一定,绝大多数腹泻吃药、推拿、敷贴等就可以治疗,有的也可以自愈。

5.“拉肚子要好好吃点补补”?当然不必啦,身体正在经历正邪交锋,这个时候不能吃高营养的食物哦,因为没有更多的气血去消化高营养的食物。

五、什么样的拉肚子需要立即就医?

如出现囟门凹陷,皮肤缺少弹性,持续腹痛这些情况,也需要去就医。

更严重的包括休克,意识减弱,尿少或无尿,体凉,四肢潮湿,脉动微弱,低血压或检测不到血压,皮肤苍白都需要立即就医。

六、中医的角度腹泻一般分为寒湿、脾虚和湿热三种:

1。寒湿腹泻的原因有:受寒了,受了风,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感冒的时候也会拉肚子,还有的是吃了凉的冰的东西。

寒湿的腹泻特点是:大便可能会偏绿色,或者非常淡的黄色,味道上是腥味的或无味的,可能会伴随泡沫,痰一样的东西,去看舌苔呢一般是白白的,水水的,舌头也不红。手脚心没有发烫,也没有类似“上火”的问题。就可以考虑是寒湿。

治疗的思路是【温中散寒】,不严重的情况艾叶红糖水,丁桂儿脐贴,南怀瑾脐贴,或者艾灸肚脐、中脘,中成药则可以考虑使用藿香正气液。如果有腹部疼的很厉害的同时又很凉的,可以考虑的是理中丸,有时候甚至两个一起搭配使用。

2.脾虚的腹泻原因包括有:常见病没有正确处理,比如有孩子感冒咳嗽挂水后就会一直腹泻,还有就是急性的腹泻没有处理好,之后一直拉,拉着拉着就脾虚了,还有的是长期喂养不当和单纯的急性寒湿腹泻相同的是:大便都可能是偏淡的,或者偏绿的,味道都是无味的,或者腥味的。

但是不同的是,单纯急性的寒湿腹泻起病比较急,拉的次数相对比较多,发病时间相对比较短。而脾虚的腹泻相对来说频率就没有那么高,甚至有的脾虚腹泻的人,可能不会影响到吃喝拉撒睡,但是每天拉出来的都是稀粑粑,或者是糊粑粑。

脾虚的腹泻也可以考虑的艾灸肚脐和中脘,或者用肚脐贴,中成药方面可以考虑参苓白术颗粒、理中丸等。

3.湿热的腹泻常见的原因有:1、积食了,就是吃了过多超过消化能力的食物导致,比如突然某顿饭吃得太多,或者吃太杂,比如混合了水果、零食,糕点等等。2、就是虽然可能没有明显的积食,但是身体里的垃圾多了。

湿热的腹泻表现特点就是寒热夹杂。寒热夹杂就是你可以同时找到寒和热的证据。比如说手心烫、舌苔黄腻的就像烂泥、口臭、大便酸臭,大便恶臭,发黑,爱喝水,腹胀,汗出,这些都是热的证据,但同时你又可能发现孩子有食欲不好,脚是凉的,大便水样等像寒的证据。

有没有宝妈认为:孩子拉肚子简单啊 吃蒙脱石散和益生菌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辩证和吃中药?

还有没有把益生菌当做神药天天给孩子吃的宝妈?

关于益生菌:相对来说比止泻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一定能够根据病因来处理。临床有大量的案例发现,吃益生菌可以暂时缓解问题,但停吃之后病情就会反复。

所以当孩子每次生病父母都能冷静辩证,正确处理是多么重要!

中国药典里有明确规定:不应该常规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临床上不可能按是否对抗生素有所反应区分腹泻。比如产毒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属引起的腹泻。而且,甚至可能对抗生素有反应的腹泻感染,通常缺乏选择有效抗生素所需的药物敏感性的知识和信息。另外,使用抗生素增加治疗费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并增加细菌抗药性。

抗生素仅对出血性腹泻的患儿有效(很可能是志贺式细菌性痢疾)、重度脱水疑似霍乱、严重非肠道感染如肺炎。极少使用抗原虫药。

止泻药物和止吐剂对急性或迁延性腹泻的患儿没有任何实际益处。它们无助于预防脱水或改善营养状况等主要治疗目的。

这些药物有危险的、有时是致命副作用。这些药绝不能用于5岁以下儿童。

今日中医育儿——【秋季腹泻】来自同明幸福学院的妈妈-梦笔老师(标明一下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育儿之——秋季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