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0月起,我们将启动一个全新的板块类型——【商业计划书书写技巧解析】
原抖音平台账号【项目申报技巧课堂】更名为【锋哥课堂】。
很多朋友对商业计划书并不陌生,许多场合也都需要用到一份商业计划书来阐述创业者的商业思维与逻辑,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商业计划书中的编写逻辑。
当您有一个想法时,在您与您的团队初步商议过后,一定思考过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产品/服务解决了当下什么问题
(2)它比当下的技术或者服务要更上一个层次,它能更受某一类人群的欢迎
(3)它能更便宜,我们可以降低它的运营成本,通过更低的价格切入市场,尽快获得市场
(4)它有好几个内容形态的展示,通过发展层次的变化,它能衍生更多的内容板块,产生更大的能量
(5)它有比较可观的收益。
虽然您跟您的团队经过大量的思考,但一定会遗漏很多。
比如:
(1)您跟您的团队能完全承担好这个项目吗?缺什么?缺多少?是不是缺了就不能进行了,或者进行的进度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您们要运行它,究竟要多少钱?或者说完成每一个内容形态的它需要多少钱?您说的数目依据是什么?
(3)您觉得要完成它,是钱重要?还是您们重要?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说给钱给任何人都可以完成它,如果不是?那您们除了第一个想到它的之外,还有其它不可替代的理由吗?
(4)消费市场是流动的、是惰性的、是需要激发的。您们对该产品面临的市场是否有清晰的认知?
(5)运营项目与运营公司,您们现有的状态能胜任哪一种?是否需要额外的帮助?
(6)您们给出的投股比是如何计量的?
出现这些遗漏的原因在于本位思考的逻辑导致的,当您在思考项目的可行性时,您的眼光是定格在:产品/服务—市场—竞争—收益—成长发展。
这么一条直线思维上,这很显然是将事物看得太过平面化了。
我们需要更立体的思维去思考它,而您所面对的投资者或者说老师们,他们的眼光是在评价上,所以,他们评价的点是假设它能成功的基础上的逆向思维导视,
比如:
去公司上班,突然老板来电话,让我在一个小时之内,并且去某地带一份文件一并来到公司。
我们来看下直线思维的考虑形式:
首先,我需要在一个小时内赶到公司,但我必须要先去拿文件,不管这个文件地方是顺路还是不顺路,我必须先拿到文件。
其次,我必须要选择好一种极为便利的交通工具,要能实现快速、节约时间又可控。
考虑到堵车等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先地铁-出租车-到目的地-拿到文件-出租车-按时到达公司。
然而,这个问题在您老板的思维导视中,就会变成:文件来到公司。
这样看来,似乎过程中有你跟没有你无区别?显然不能简单的这么认为,如果文件没准时来到公司,老板会责备您,而不是责备无对象。
评审老师,看项目或者看问题,用的是辩证思维与变量唯一法来论证它。
注意:他们是带着辩证思维看待它的。
所以,他的思维会存在假设,假设在某种条件或者某几种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它是否就顺利成章了?
当然这种假设的变量越少越容易判断结论。
那么,他就会问您类似的问题来消除他内心对变量的疑惑,这也是您跟您的团队在思考中看不到的盲区,如果这些盲区没有经过思考,就很可能被临时的提问弄得不知所措,您以为评审要问A/B/C/D,然而他所问的是-A/-B/-C/-D。
经常会有以下几个提问?
(1)能简短的介绍下您这个项目吗?
这是一个送命题,一般来说,不能简单介绍清楚的项目,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您不会简短介绍。没人会听您讲半天的专业知识,这并不是学术研讨会议。换而言之,您连讲述都需要费很长时间,那消费者如何顺利接受您的服务或者产品呢?
(2)您们的优势是什么?
这道题很容易出现漏答,很多人回答的是产品的优势,却忽略了团队自身的运营优势,团队的合作时间,团队的资源优势等。
(3)您们刚刚说的这个项目能实现比同类产品高20%的利润,实现这个的基础是什么?
很多人回答的面依然是技术层面上的,可以通过材料消耗成本缩短20%,所以利润就高出20%?这种逻辑存在漏洞,至少20%存在水分,没有考虑到运营成本这一隐形的成本,项目是好,运营上出现问题,就可能丧失了材料成本的优势
(4)您们给出的项目产品,据我们所知某个大公司已经在运营了,您们该如何面临这个挑战呢?
大部分的回答是我们比大公司更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某1,2个局部市场的战略,通过对小市场的开拓实现我们的商业版图。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思考不能太直接了,既然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对您的产品对抗大公司的风险产生担忧,您需要解决的是他担忧的因素,您回答的并不是他要的答案,他需要彻底的信服,所以,您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大公司的挑战,这里更多的是战略布局、运营布局、商业经营、定价模式等。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挑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讲解下。
他们提问的方向都是站在猜想方,他会先假定几个条件可以实现的基础上,您们是如何来实现它?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几个步骤,这些步骤是需要商业逻辑才能实现的,他需要你用专业的眼光来回答他。
就像一道证明题,他要的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解法,他要的是一种解题的思路,因为完整的解法只有去运营它的时候才会出现。而您此刻也需要站在与他同样思维的角度上,才能回答出对方想要的回答。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未来我将在抖音、哔哩哔哩平台上,上线更多的教学视频,大家可以关注我。
了解更多的商业计划书书写知识,关注【锋哥课堂】,知识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为什么创新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么难?
如何写好一份创新创业大赛的商业计划书